成都35个大遗址保护 从此有法可依 - 文博资讯 - 洛阳市文物局 湘乡市文物管理局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文博资讯

TOP

成都35个大遗址保护 从此有法可依
发布时间:2013-04-17 09:03:03   浏览次数:650   文字大小:【
  搜狐网讯 (信息采集:徐阳光)大遗址保护从此将有法可依!上周日本报公布了《成都市大遗址保护管理办法》后引起了广泛反响。《办法》自5月1日起施行,是全国首部针对大遗址保护的综合性管理办法,使我市大遗址保护走在全国前列。昨日,市文化局向本报披露了成都大遗址保护的“家底”:目前经确认纳入成都大遗址保护名录的共有24处35个遗址点。市文化局方面表示,通过进行专项性立法,可以使大遗址保护有法可依,更好地推动大遗址保护工作,全面提升成都市文化遗产保护管理水平,将成都片区建设成为我国南方大遗址保护重要示范区之一。

  成都之路 呼唤法律保驾护航

  2010年11月,国家文物局与四川省人民政府签署共建大遗址保护成都片区框架协议书,2011年6月,大遗址保护成都片区被纳入国家文物博物馆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成都片区作为大遗址保护全国“六片四线一圈”中的一部分,成为国家大遗址保护的重要组成。市文物管理办公室副主任颜劲松说,国家历来重视大遗址保护,一直将其放在文物保护重中之重的地位,但大遗址面积大、保护难度非常大。同样,成都片区大遗址保护工作推进并不平衡,一些大遗址已经开始编制保护规划、实施保护项目,而另一些大遗址的保护工作却未启动,造成大遗址保护成都片区保护、利用工作难以有序、顺利开展。记者采访中了解到,以成都平原史前城址群为例,宝墩遗址已经由成都文物考古所在编制保护规划;鱼凫村遗址的保护规划已完成并公布,并将要联合企业开展建控地带的土地整理,以建立村落博物馆群。可古城遗址、紫竹遗址等却遭遇启动困难。“这有多方面的原因。”颜劲松表示,有的是因为考古发掘没有跟上,有的则是因为地方政府还不重视大遗址保护。更重要的是,由于各地的大遗址保护法规体制建设均不完善,使保护项目推进缺乏一定的法律依据,在地方经济建设中还处于弱势地位,也使大遗址保护成都片区的遗产资源不能有效整合,颁布一部重量级的大遗址保护法规已成各方翘首企盼的大事。

  成都片区 将成为重要示范区

  2011年下半年,大遗址保护的立法工作被纳入成都市政府年度立法工作计划中,并随即开始了大遗址立法工作的调研和起草工作。在总结数年来成都市大遗址管理工作的实践经验、借鉴外地相关做法和广泛征求各方意见的基础上,形成了《成都市大遗址保护管理办法》(草案)。经征求多家单位和部分区(市)县意见后,在法律和文物专家的咨询论证下,四易其稿,最终形成《成都市大遗址保护管理办法》。

  颜劲松表示,《成都市大遗址保护管理办法》主要内容涵盖经费保障、专项规划、禁止行为、行政处罚等18条。有其鲜明的特点:一是在遗址名录部分对成都市包括宝墩遗址、古城遗址、鱼凫村遗址、芒城遗址等在内的现有24处大遗址保护的名录作了界定,并形成了动态的管理机制。二是确立了成都市大遗址的管理体制与经费保障,明确了区(市)县人民政府、乡、镇人民政府及街道办事处在大遗址保护管理工作中的责任,明确了各级文物行政管理部门对本行政区域内的大遗址保护实施监督管理,明确了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将大遗址保护经费纳入本级财政年度预算。三是将大遗址保护纳入国民经济发展规划、城乡规划及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促使地方将当地的社会和经济发展与大遗址保护结合起来。四是明确了成都大遗址保护管理的禁止行为,并规定了相应的处罚和问责机制,对违法行为将处以相应的罚金甚至追究刑事责任。《成都市大遗址保护管理办法》的颁布,使之成为全国首部针对大遗址保护的综合性管理办法。颜劲松表示,希望通过进行专项性立法,使大遗址保护有法可依,更好地推动大遗址保护工作,全面提升成都市文化遗产保护管理水平,将成都片区建设成为我国南方大遗址保护重要示范区之一。

  宝墩、邛窑 两遗址申报国家公园

  成都是一座具有3000年建城史的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文化底蕴厚重,遗存积淀丰富。近年来成都经济的快速发展,为文化遗产保护事业的勃兴奠定了坚实的经济基础。业内认为,《办法》的颁布准确把握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要求,准确把握新时期文化发展的新趋势,准确把握人民群众对文物事业发展的新期待,有助于让更多的人民群众积极参与、充分享受文物的抢救和保护成果,真正实现文物的有效保护、合理利用与传承发展。

  据悉,下一步成都将开展《成都大遗址保护管理办法》贯彻落实工作,让大遗址保护的观念不仅存在于文物专家的脑海里,还应通过各种媒体广泛传播,让广大市民树立大遗址保护意识,同时抓好相关培训工作。此外,加强大遗址的考古调查、勘探和发掘工作,制定详细的成都市大遗址考古工作计划,对成都市辖区内大遗址进行全面的调查勘探。开展成都市大遗址的规划编制工作,编制具有较强针对性、操作性和前瞻性的保护规划和考古遗址公园规划。申请国家大遗址保护专项经费,积极探索大遗址保护项目资金投入“成都模式”。全面推动成都市大遗址保护项目建设工作,加快推进大遗址环境整治、遗址博物馆方案设计、建设立项、报批等前期工作以及做好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申报与评定工作。颜劲松透露,除了金沙遗址已经进入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名录外,我市正抓紧申报第二批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目前提交的申报对象为宝墩遗址和邛窑遗址,按照国家文物局的要求,今年5月30日截止第二批申报报名工作。倘若顺利通过,成都将拥有金沙遗址、宝墩遗址、邛窑遗址三座国家考古遗址公园。

  新闻名词>>>

  大遗址

  市文物管理办公室副主任颜劲松解释,所谓大遗址是指我国文化遗产中规模大、文化遗产价值突出的古代文化遗址,大遗址是我们的祖先以大量人力营造、并长期从事各种活动的遗存,它体现着我国古代先民杰出的创造力,综合并直接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华文明的起源与发展,是构成中华5000多年文明史史迹的主体。 
 
 
】【打印繁体】【关闭】 【返回顶部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到: 
上一篇文物大省的幸福与烦恼 下一篇苏州考古所“走出去”喜获重大成果

相关栏目

洛阳市文物局简介
       洛阳市文物局负责管理全市文物保护、抢救、发掘、研究、出境、宣传工作;负责申报、审批全市境内的文物钻探、发掘、保护、维修项目,全市国家级、省、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的管理工作,文物商店的审批和文物鉴定机构的设立、撤销的申报等工作。

最新文章

地址:洛阳市洛龙区开元大道232号 邮编:471000 Address:LuoYang KaiYuan Road 232 Post code:471000 值班电话(Tel):0379-65156380 传真(Fax):0379-65156373 咨询电话:0379-65156380 E-mail:wwjbgs@163.com 洛阳市文物局 版权所有 豫ICP备12023020号-1 网站维护:洛阳市文物局信息中心   

咨询
投诉

0379-651563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