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代珠江底 如今惠福西 - 文博资讯 - 洛阳市文物局 湘乡市文物管理局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文博资讯

TOP

晋代珠江底 如今惠福西
发布时间:2013-05-09 09:25:58   浏览次数:583   文字大小:【

晋代珠江底

“仙人拇迹”就是过去珠江长年洪水期流水冲蚀的痕迹。

晋代珠江底

铸造于明洪武十一年(1378年)的“禁钟”。

五仙观正门。

五仙观正门。

  五仙观近日入列第七批“国宝”再撩“仙人拇迹”传奇

  广州日报讯 (信息采集:徐阳光)广州五仙观及岭南第一楼(明至清)等5处建筑和遗址近日入列国务院颁布的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再次带出五仙观传说和故事。根据民间传说和记载,五仙观内“仙人拇迹”就是仙人飞天时留下的脚印。

  去年“5·18”世界博物馆日开始,五仙观试行“免费不免票”的免费开放。

  五仙观建于明洪武七年(1337年),是一座祭祀五仙的谷神庙。该观属道教寺庙,寺坐北向南。明清两代,这里分别以“穗石洞天”和“五仙霞洞”列入羊城八景。五仙观在历史上屡建屡废,现址亦经历多次变迁。

  五仙观是珠江“坡山古渡头”

  《广东新语·山语·穗石洞》记载,公元265年两晋时,五仙观是珠江的“坡山古渡头”。根据广州着名湿地专家梁国昭的研究,在晋代,今日的广州城整整有一半是淹没在水中,那时候流经广州城中心的珠江河宽度超过2公里,珠江北岸直达今天的惠福西路,五仙观留下的这一脚印状凹穴“仙人拇迹”,就是当时珠江长年洪水期流水冲蚀的痕迹。

  在2011年动工修建五仙观南侧地下停车场工地,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通过考古发掘,曾经发现有东晋南北朝至明清时期的遗迹以及遗物。现场发现了24个疑似古代渔民“屯鱼坑”,这24个排列整齐、遍布于考古工地的“坑状遗迹”,专家根据周边特征断定“当时这些坑里都是有水的,初步判断和捕捞业有关”。这个位置,恰好距离现在的珠江北岸1000多米。

  广东最大铜钟有“禁钟”之称

  五仙观内还有一个国家一级文物,始建于明洪武七年的红砂石木结构钟楼“岭南第一钟”,这口铸造于明洪武十一年(1378年)的巨钟,高3.04米,口径2.1米,重逾万斤,是广东现存最大的铜钟。在民间有“禁钟”之称,就是禁止敲击的意思。据传,明成祖永乐三年(1405年),有官员撞击此钟,城中死了千余婴儿,第二年城破,以后就禁止敲击此钟。

  明清时期,五仙观规模相当宏大壮丽,殿堂多达十数处。原有照壁、牌坊、山门、中殿、后殿,两侧还有东西斋、三元殿、廊庑等。至今遗存建筑只有仪门、后殿、东斋、西斋和“岭南第一楼”等部分旧建筑。

  值得一提的是,五仙观仪门门额上的“五仙古观”四字,还是清同治十年(1871年)两广总督瑞麟手书。仪门至今依然保存有一对用漱珠岗火山岩刻制的石麒麟,这是目前国内少见的文物。

  在仪门东边原惠福西路小学内,环砌跨栏水池内有10块长宽约4米的天然红砂岩石,这种原生石就是明代羊城八景“穗石洞天”中的“穗石”。进入仪门便是中殿遗址,之后是后殿。后殿也是广州现存最完整的明代建筑。

  五仙观进入“国宝”行列

  国家文物局网站发布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全国共计1943处,另有47处项目与现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合并。广州有5处入选。

  广州5处新晋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分别是:位于越秀区的清真先贤古墓(唐)、五仙观及岭南第一楼(明至清)、镇海楼与广州明城墙(明至民国)、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会址以及位于黄埔区的南海神庙(清)。

  据了解,1961年国务院公布了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共有180项,1982年第二批公布了62项,1988年第三批公布了258项,1996年第四批公布了250项,2001年第五批公布了518项,2006年第六批公布了1080项。

  广州公布83处文保单位“建设控制地带”

  专家指界限划分清晰泾渭分明有利保护

  又讯 (记者黄丹彤 通讯员曹晓亮)广州市文广新局昨天向媒体通报了《广州市第五六七批文物保护单位(越秀区、荔湾区、海珠区、天河区)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共83处)。本次公布的《关于广州市第五六七批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的公告》,对“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的 描述和规定十分详细和具体。

  有专家指出,本次规定对界限划分清晰泾渭分明,有利于对广州文物保护单位保护和执行。

  记者看到,在对文德楼、中山医学院校本部、执信中学文物建筑、广州市消防局旧址、五羊石雕、胡汉民墓等83处广州市第五六七批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的规定中,划分的界限十分清晰。 

 
】【打印繁体】【关闭】 【返回顶部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到: 
上一篇国家文物局申遗专家组检查指导张.. 下一篇国际文化旅游名城建设攻坚战4月重..

相关栏目

洛阳市文物局简介
       洛阳市文物局负责管理全市文物保护、抢救、发掘、研究、出境、宣传工作;负责申报、审批全市境内的文物钻探、发掘、保护、维修项目,全市国家级、省、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的管理工作,文物商店的审批和文物鉴定机构的设立、撤销的申报等工作。

最新文章

地址:洛阳市洛龙区开元大道232号 邮编:471000 Address:LuoYang KaiYuan Road 232 Post code:471000 值班电话(Tel):0379-65156380 传真(Fax):0379-65156373 咨询电话:0379-65156380 E-mail:wwjbgs@163.com 洛阳市文物局 版权所有 豫ICP备12023020号-1 网站维护:洛阳市文物局信息中心   

咨询
投诉

0379-651563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