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代应县木塔最新修缮方案上报 - 文博资讯 - 洛阳市文物局 湘乡市文物管理局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文博资讯

TOP

辽代应县木塔最新修缮方案上报
发布时间:2013-08-08 11:19:35   浏览次数:626   文字大小:【

■ 专家称“现状修缮”对木塔伤害最小

■ 此前多种方案均因无法保留木塔原真性而被否定

 

位于山西应县城内的释迦塔(正中)建于1056年,俗称应县木塔,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最高的木构建筑。
图片摄于2004年10月。

 

  搁浅24年之久的应县木塔修缮方案终于有进展。

  东方早报讯 (信息采集:徐阳光)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副院长侯卫东日前向媒体透露,今年9月份,山西省文物局将把木塔修缮方案上报国家文物局审批,如果这个方案能够敲定,将结束多年以来专家们对木塔如何修缮的讨论,从而转入修缮的具体操作阶段。

  侯卫东介绍,此次将上报国家文物局审核的方案是由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提出的“现状修缮”方案,即在保持木塔现状的情况下对其进行加固,该方案是目前专家眼中最稳妥、风险最小的方案。

 

应县木塔多处损坏

一二层向东北倾斜

  位于山西应县城内的高层木结构佛塔建于辽代清宁二年,与巴黎埃菲尔铁塔和意大利比萨斜塔并称为世界三大奇塔。

  应县木塔外观五层,夹有暗层四级,实为九层,在世界现存古木建筑中,年代如此久远、形体如此高大的古木塔已是孤例。令人称奇的是,整个建筑仅仅是靠斗拱、柱梁镶嵌穿插吻合,以50多种斗拱的垫托接连砌建而成,完全不用任何铆钉。

  然而,木塔经过长时间的自然侵蚀、上世纪解放战争中遭受的炮弹摧残以及民国时期的一次不太合理的修缮,其局部残损已影响到了木塔的整体结构,已是“病入膏肓”。

  从1989年起,我国就开始研究应县木塔保护工作。如今24年过去,修缮方案却迟迟没有敲定。据了解,目前塔内存在柱身及柱头开裂、柱脚劈裂现象,另外木塔还有300余处残损。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的监测表明,目前木塔整体和局部倾斜变形都在继续发展。由于木塔周边常年主导风向是西南风,因此木塔主要是塔身的一二层明显向东北方向倾斜。

  早在2009年,早报记者到现场参观时发现,这样一处“病入膏肓”的国宝级建筑,依然未禁止游客攀登。不过据山西省文物局文物管理处副处长白雪冰介绍,“目前游客只能在木塔一层进行参观。”

 

此前多种方案均被否定

  木塔修缮,迫在眉睫,然而为何24年还敲定不了一个修缮方案?

  山西省文物局文物管理处副处长白雪冰此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正是因为木塔是独一无二的文化遗产,所以维修起来才要慎重。

  “木塔出现的问题是综合性的,十分复杂,我们要分析木塔的结构、材料和受力。材料的受力点有多大?什么情况下会失稳?这都是要仔细分析的。要原汁原味保持木结构的高层建筑,相关部门十分慎重。”白雪冰解释。

  据悉,从1989年至今,专家针对木塔的修缮已经提出了5个方案,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山西省古建筑保护研究所、国内许多知名大学都参与了木塔修缮的研究。国家文物局曾批准成立“山西省应县木塔维修工程领导组”,开始筹备木塔大修工程。然而,这一领导组聘请的全国7位院士及其他30余位专家学者,在对应县木塔进行了多次考察论证后,主要提出的“落架大修”、“大支撑”、“抬升维修”、“现状加固”等几种维修思路都未能最终通过,在2006年经慎重论证后被否定。究其原因,这些方案都无法完全保证尽最大可能保留木塔的完整性和原真性。

 

“现状修缮”不能去病根

但伤害最小

  据白雪冰介绍,今年7月17日,山西省文物局请全国专家对底部三层加固方案做了一个评审,再让设计单位去修改,修改完之后,将于9月份上报国家文物局。文物局将主持专家进行评审,一旦通过,今年就能实施修缮。

  据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副院长侯卫东介绍,此次要上报国家文物局审核的方案是由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提出的“现状修缮”方案,即在保持木塔现状的情况下对其进行加固。

  “木塔目前的主要结构——梁、柱都挺好的,它们之间的连接方式目前状态良好,这也是专家们的主流认识,木塔按照现在的结构方式和材料,没有外界说的很大的风险,它实际上是很稳定的,它很健康。”侯卫东解释。

  “‘现状修缮’这种方法可以控制木塔的致命伤不继续发展,让木塔身上的‘癌细胞’不再继续扩散。把木塔的倾斜支撑起来,将木塔的致命伤医治好,虽说不能完全去除病根,但是木塔的安全状况就可以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得到改善,并且这种方法对木塔的伤害最小。” 侯卫东说。

  同济大学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中心主任阮仪三在接受早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应县木塔是中国古建筑典范的精华,之前看材料说请了很多外国的专家,我觉得并不应该,因为中国的建筑外国人不懂,应该由中国古建筑的专家来研究。我的意见是应该原样原修,有人说用钢架架起来,那就失掉它原来的意义。应该请老工匠学日本修古建筑的方法,找到好木头,逐步把下边压坏的木构件替换掉。我看过日本东大寺的修复,它都是把坏的梁抽换掉,把新的填进去。”

  浙江大学文化遗产研究院古建专家李志荣告诉早报记者,“因为尚不知晓具体的修缮方案,所以不好发表评论,但是需要肯定的是,经过这么长时间调查才做出的修缮方案,一定是抱着谨慎态度的。”她同时表示,修缮工程是一项非常专门的科学,而她主要从事古建筑调查,修缮工程都是建立在科学调查的基础之上,必须要全面掌握所有情况,针对不同病害,不同的状况提出合理方案,这是最基本的原则。

  另据一位不愿具名的古建保护专家表示,修缮工程涉及非常专业的技术,如若不是院士级别的专家,一般古建专家都不好对此做过多或深入的评价。

 

应县木塔与梁思成

建筑学家梁思成

 

  山西应县佛宫寺释迦塔在应县城内,又称应州塔,建于辽清宁二年(1056年),距今已有957年的历史,是我国,也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最高的木构建筑。因其造型端庄、历史悠久而被人们称为“天下第一塔”,俗称“应县木塔”。

  应县木塔全塔高67.31米,底层直径30.27米,整座塔全部用木头建造,没用一个铁钉子,堪称世界木结构建筑典范。

  中国早期的塔大都为木塔,随佛教传入。如中国第一座塔洛阳白马寺塔就是木塔,可是这座九层建筑建成几十年后即被焚毁。有中国古代摩天楼之称的洛阳永宁寺塔,高达49丈,登上塔顶犹如置身云霄,可是建成仅15年便被雷击中,毁于火灾。但应县木塔经历了诸如地震、大风、雷击、炮轰等各种灾害袭击却依然矗立不倒。

  这座木塔与建筑学家梁思成还有一段往事。

  1932年,梁思成读到了一份日本考古学家有关中国的考古报告,其中记述了山西大同及周边地区的一些古老建筑,包括在大同以南大约50英里的应县小城里一座建于11世纪的木塔,当地人称作“应州塔”,这让他非常兴奋。

  1933年夏天,梁思成和同事刘敦祯、莫宗江从大同下火车后,搭驴车赶往应县。在离城大约还有好几里地时,梁思成突然发现,前面群山环抱中,一座红白相间的宝塔映照着金色的落日,他惊叹道,“就像一个黑色的巨人,俯视着城市。”

  梁思成在应县住了7天,把木塔从里到外、从上到下,非常精细地测量了各层的平面,测量了五十多种不同的斗拱,画出了木塔的断面图,绘制了楼梯、栏杆、隔扇的图样,用仪器测量了各檐的高度和塔刹。有一次,梁思成正在塔尖顶上专心测量,没注意到头顶云层正迅速合拢。突然,一个惊雷在塔旁爆响,梁思成大吃一惊,险些从塔上落下。

  应县木塔就这样进入了一个建筑史学家的视野中,确立了它在中国建筑史中极其重要的地位。

  目前,应县木塔申遗文本已编制完成并上报国家文物局,2012年11月被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录。

 
】【打印繁体】【关闭】 【返回顶部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到: 
上一篇热心老人助申遗 送上丝路赞歌 下一篇文物执法督查船首航西沙 探索水下..

相关栏目

洛阳市文物局简介
       洛阳市文物局负责管理全市文物保护、抢救、发掘、研究、出境、宣传工作;负责申报、审批全市境内的文物钻探、发掘、保护、维修项目,全市国家级、省、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的管理工作,文物商店的审批和文物鉴定机构的设立、撤销的申报等工作。

最新文章

地址:洛阳市洛龙区开元大道232号 邮编:471000 Address:LuoYang KaiYuan Road 232 Post code:471000 值班电话(Tel):0379-65156380 传真(Fax):0379-65156373 咨询电话:0379-65156380 E-mail:wwjbgs@163.com 洛阳市文物局 版权所有 豫ICP备12023020号-1 网站维护:洛阳市文物局信息中心   

咨询
投诉

0379-651563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