犀角雕,明清为最盛 - 文博资讯 - 洛阳市文物局 湘乡市文物管理局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文博资讯

TOP

犀角雕,明清为最盛
发布时间:2013-08-30 09:26:47   浏览次数:655   文字大小:【
收藏学堂

  新华日报讯 (信息采集:徐阳光)俗话说“心有灵犀一点通”,这里的“犀”指的就是犀牛角的犀。
 
  自宋代开始,文人雅士开始在犀角酒杯、盏、觚上进行雕刻,以显示雕工和画工。至明代中后期,东南亚、非洲犀角随着海上丝绸之路大量流入中国,犀角雕刻工艺也迅速走向成熟,并涌现出一大批角雕名家。
 
  清代宫廷大约自雍正朝起开始制作犀角器,至乾隆朝达到鼎盛。明早期犀角杯常常以花卉和山水人物为题材,花卉采用镂雕加浮雕,常见玉兰、牡丹、梅花、茶花等图案,在盛开的大朵花旁边,小花蕾含苞欲放,枝叶茁壮,简练流畅。山水人物作品,深浮雕较多,层峦叠嶂,山重水复,庭院楼阁,高古人物谈笑其间,幽静高逸,意境深远。这一时期刀法圆润流畅,不留雕刻痕迹。
 
  明清犀角雕件,尤其是清宫廷犀角雕,艺术品位很高。清宫廷犀角料大都来源于越南、南掌(在今老挝境内)、暹罗(今泰国)等国进献的礼物和各地督抚的贡品。犀角雕件因受形状的限制,以整角制成犀角杯为多,还有盅、碗、钵、盒、鼎、炉、瓶、笔山、笔架、笔洗等。清代初期,因明末着名的牙角雕刻家仍继续从事雕刻工艺,犀角雕刻基本继承了明代的传统风格。进入乾隆朝,犀角雕的器形种类颇丰,除角杯外,还有圆雕人物、挂件及仿古器形爵、鼎、羽觞等,雕刻工艺精致至极。从明代到晚清,小小的犀角杯由简而繁,经历了由质朴到奢华的演变。清代后期,国力渐衰,犀角料进口减少,且主要作药材,所以犀角雕艺术也与其他工艺艺术一样,逐步走向衰落。
 
  明清两代是犀角雕刻高度发展的时期,主要集中在苏州、扬州、南京、杭州、广州等地区。能工巧匠各显其能,他们根据犀角特有的造型姿态、表面的纹理,精雕细琢成一件件奇巧精美的杯、盒、扇坠及发簪、印章等,其中以犀角杯最负盛名。现存的亚洲犀角雕刻作品绝大多数是明清时代的作品。值得一提的是,犀角雕刻品之所以珍贵, 主要还是因为犀角本身是名贵的中药材,所以犀角大多被用来雕刻成杯子。
 
  犀角杯最大的特点就是实用和艺术的完美结合。能工巧匠们巧妙地利用犀角的材质和犀角所特有的树干质感的扭曲、虬劲等特征,制作雕刻成一个个工艺精湛、玲珑精巧的犀角杯。杯身的雕刻技法各有不同,深雕、浅雕、镂空雕等疏密有致,使得每一件犀角杯上的纹饰,都包含各自不同的意境。
 
】【打印繁体】【关闭】 【返回顶部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到: 
上一篇“新丝绸之路”将给洛阳提供更多.. 下一篇铜锥上鱼龙纹栩栩如生

相关栏目

洛阳市文物局简介
       洛阳市文物局负责管理全市文物保护、抢救、发掘、研究、出境、宣传工作;负责申报、审批全市境内的文物钻探、发掘、保护、维修项目,全市国家级、省、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的管理工作,文物商店的审批和文物鉴定机构的设立、撤销的申报等工作。

最新文章

地址:洛阳市洛龙区开元大道232号 邮编:471000 Address:LuoYang KaiYuan Road 232 Post code:471000 值班电话(Tel):0379-65156380 传真(Fax):0379-65156373 咨询电话:0379-65156380 E-mail:wwjbgs@163.com 洛阳市文物局 版权所有 豫ICP备12023020号-1 网站维护:洛阳市文物局信息中心   

咨询
投诉

0379-651563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