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丝路遗珠 满载收获满程感动 - 文博资讯 - 洛阳市文物局 湘乡市文物管理局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文博资讯

TOP

探寻丝路遗珠 满载收获满程感动
发布时间:2013-09-05 09:37:37   浏览次数:595   文字大小:【
核心提示:洛阳,是丝绸之路的东方起点。从洛阳出发,重走丝绸之路,是洛阳人的责任,也是洛阳地方媒体的义务。带着这份沉甸甸的责任,我们一路向西,纵然经历种种艰辛和波折,但当回望这段历程时,内心充斥着的,是满满的收获和喜悦。



为将美景呈现给读者,记者一大早起床赶到目的地

  洛阳网讯 (信息采集:徐阳光)它,是世界上名字最柔软,最充满风情,也最能让人产生想象的一条路。它的名字,叫丝绸之路。

  一千多年前,一条从古城洛阳抛出的红绸,沿着长安、张掖、敦煌、楼兰……绵延数千公里,带着东方文化抵达西域;沿着茫茫戈壁、穿越漫天黄沙的胡商、驼队,也将西域文化带到了洛阳……

  当这条充满梦幻色彩的丝绸之路即将成为全世界的焦点时,一队从洛阳出发的文化使者,带着古都人民对这条沧桑古道的无限憧憬,探寻丝路遗珠。

  洛阳,是丝绸之路的东方起点。从洛阳出发,重走丝绸之路,是洛阳人的责任,也是洛阳地方媒体的义务。带着这份沉甸甸的责任,我们一路向西,纵然经历种种艰辛和波折,但当回望这段历程时,内心充斥着的,是满满的收获和喜悦。

  关键词:艰辛

  【艰辛一】高速上爆胎,烈日下暴晒4小时

  8月16日,是重走丝绸之路大部队出发的第一天。

  10时许,车队从九都路上高速开往三门峡灵宝方向,就在大家争相表达能参加这次采风活动的幸运时,突然有人惊叫:“不好,有车爆胎了!”

  “幸亏司机师傅有经验,及时停车,没有造成大的事故。”大家纷纷庆幸。

  为了赶上即将举行的出关仪式,领队通知让需要参加活动的人乘坐采访车先行离开,而我们则在原地等候。这样,我们一群人便顶着烈日坐在高速路边的草地上,仰望天空,发呆发呆再发呆。

  终于,4小时后,快被晒蔫的我们重新踏上了征程。

 

在颠簸的车上,要防晒,还要写稿

  【艰辛二】为拍美景,晚上只睡俩小时

  重走路上,处处是美景。将最多最美的风景呈现给读者是我们最大的心愿。可是,要想拍到美丽的风景,可不容易。

  8月21日,采访组的任务是探访甘肃玉门关。如何展示昔日雄关的绝美风采?大家认为玉门关最美的风景应该是晨曦微露时。可我们要想在日出之前赶到玉门关,并有充足的时间选拍摄位置,必须在凌晨4点起床。

  这对于要赶稿、处理照片到凌晨2点的特派记者来说,是一件痛苦的事。

  22日凌晨4点多,睡眼惺忪的我们从敦煌市区出发,踏上了前往玉门关的道路……7点05分左右,当太阳从玉门关后方缓缓升起的美景呈现在大家眼前时,我们觉得,再苦也值得。

  【艰辛三】为发稿子,养成车上写稿习惯

  外出采风,别人的工作是赏美景、了解当地民俗民风。可对于特派记者来说,最重要的工作就是将自己看到、听到的一切都一一记录,并在最短的时间内整理成文字传回编辑部,刊发在第二天的报纸上。

  可是,20多天要跑近20个城市,探访22个申遗点,采风团白天的时间大都在路上度过,晚上到达住地通常也是22点以后。所以什么时间写稿子,如何传稿子是大家最艰苦的任务。

  于是,车厢自然就成了我们的办公室,双腿也就成了天然的电脑桌。起初,在行驶的车上写稿特别容易头晕,但坚持了几天后竟习惯了。进入甘肃、新疆境内后,许多道路路况很差,经常是正在写稿,采访车一阵晃动,手不小心碰到键盘,刚刚打的字全部被删除。有次,正写得兴致勃勃时,采访车突然遇到一个暗坑,整个人被颠起来,电脑也摔在地上……

  采风过程中,找网络传稿更是一件让人郁闷的事。很多遗址点位置偏远,网络信号不稳定。怎么办?一车人只能目不转睛盯着手机,一旦发现某个地方信号稍强,赶紧停车,上网、传稿。

 

在野外,和着风沙就餐

  【艰辛四】探访楼兰,毛巾包脑袋,三天没刷牙

  你试过坐在一辆无法关车窗窗户的越野车里穿越罗布泊吗?坐在车里犹如坐在一个全身按摩椅上,但这个按摩椅又毫无节奏感,它忽前忽后、忽高忽低,让你感觉全身每一个细胞都在颠簸。同时,厚厚的黄沙肆意飞扬,打在脸上、飞入眼睛……

  这样的场景就出现在穿越罗布泊时的7号车上。而我们的晚报执行副总杨海彤、特邀专家郑贞富及特派记者张广英乘坐的正是这辆车。在从楼兰保护站抵达楼兰古城后,张广英的蓝色的运动裤已完全被灰尘覆盖;而先前文质彬彬的郑贞富老师也用白毛巾围着脖子、包着头,“变身”陕北老汉。

  在楼兰保护站安营扎寨的三天里,用水则成为大家碰到的最大难题。为了节约用水,采风团统一规定大家最好不要用水来刷牙,实在难受了就嚼口香糖。

  关键词:收获

  【收获一】 22个申遗点全部走到,全国少有

  丝绸之路申遗,仅中国段就跨越4个省。在采风过程中,每到一个地方,听说我们计划把22个申遗点都走一遍时,当地文物系统的工作人员都非常羡慕。

  在新疆乌鲁木齐,当特派记者向当地媒体细数新疆的6个申遗点的具体内容和位置时,他们也不无遗憾地表示,纵然是本地人,也未必有如此透彻的了解。

  的确,在重走的过程中,大家一致认为,国家文物局选出的22个申遗点是整个丝绸之路的精华,我们的采访一定要始终围绕22个申遗点进行。最终,采访车的里程表显示,我们的全部行程已经超过1万公里,而22个申遗点也全部“收入囊中”。

  【收获二】洛阳的美名,被我们带到了更多的地方

  “以前没到过洛阳,不知道洛阳还有申遗点呢!”“洛阳人太伟大了,居然能走22个申遗点!”“洛阳晚报作为地方媒体能组织这样大规模的文化采风活动,真是大手笔!”

  在采风途中,类似的话语不时跃入我们的耳中。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洛阳的文化,了解洛阳,在整个采风活动中,几乎每个成员都成为洛阳的城市推广者,洛阳文化的传播者。

  “我们洛阳有3个丝绸之路申遗点。”“洛阳是全国唯一的双申遗城市。”“洛阳现在正在建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城市面貌焕然一新。”“洛阳还是全国文明城市呢!”一边走一边看一边推广,每到一个地方,大家在听当地文物或旅游部门讲解当地情况的同时,都会找一切机会向对方介绍洛阳。

  【收获三】穿越罗布泊、探访楼兰,晚报完成壮举

  探访楼兰古城,穿越罗布泊是此行的亮点。

  前往楼兰的道路是常人难以想象的。可是从8月23日至8月25日,采风团30多名成员,没有一个人叫苦叫累。采风团最终成功抵达楼兰古城,并成功穿越罗布泊,成为迄今为止到达楼兰古城人数最多的采风团。


 

馕成为路途中的主要食物

  关键词:感动

  【感动一】老人打电话,劝我们别去罗布泊

  8月22日,采风团停留新疆哈密地区。正当我和大家一样,为穿越罗布泊作准备时,一个来自洛阳的电话将我的心思打乱。

  打电话的是洛阳中铁十五局的一位退休老人。老人在电话中焦急地劝记者不要去罗布泊,他解释,罗布泊的路非常难走,这些年多次看到有探险者在罗布泊遇难。“我每天都在关注你们的报道,重走丝绸之路,你们选的这条南线路况太差了。”老人说。

  当得知我们的路线已经确定时,老人在电话里叹了一口气,又再三交代,一定要做好防护……

  在此,特别感谢这位素不相识的老人,关注着我们的报道,关心着我们的安危。

  【感动二】外地洛阳人,亲往驻地送问候

  8月27日,采风团在成功穿越罗布泊后,抵达乌鲁木齐并举行庆功宴。

  听说有家乡的采风团到乌鲁木齐,正在乌鲁木齐的新疆昌吉州河南商会执行会长、洛阳市人大代表李爱民和秘书长刘明海急忙与洛阳晚报记者联系,要到驻地看望大家。“需要什么帮助,车辆、人员,我都可以提供!”李爱民说,新疆有许多河南老乡,大家听说洛阳晚报组织了采风团到新疆重走丝绸之路后特别激动,都想给采风团提供点帮助,并且想通过《洛阳晚报》告诉更多的洛阳老乡,如果您有亲戚或朋友在新疆,都可以和商会联系,商会将齐心协力为老乡们提供帮助。

  【感动三】 “只要是你们想去的地方,咱随时可以去”

  22个遗址点比较分散,想在最短的时间内全部走完,又不耽误大部队的行程,就需要细致规划路线。而这时,6号车就成为我们最坚强的后盾。

  6号车车主郭晓和老师说:“只要是你们想去的地方,咱随时可以去。”确实如此,经常,为了保证采访顺利进行,郭爱和、郭晓和两位国家级、省级大师凌晨四五点起床,轮流开车,护送坐在车上写稿的我们到下一个目的地。

  【感动四】 “每天都在看你们的报道,每天都关心着你们的行程”

  “太精彩了!图文并茂,翔实的记录,我也走了一回。赞!赞!赞!”

  “重走丝路,为申遗助力,向探寻文化的使者致敬!”

  “每天都在看你们的报道,每天都关心着你们的行程。”

  当我们疲惫不堪地写稿子的时候,当我们奔波在各个遗址点采访的时候,这些陌生的读者通过手机短信或微博等向我们发来的鼓励话语,就成为我们最大的动力。每每看到这些,一股暖流便会充斥心间。

 

 


 
】【打印繁体】【关闭】 【返回顶部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到: 
上一篇逊克县鄂伦春神泉祭坛遗址被国务.. 下一篇“美洲原住民”摄影展将开幕 揭秘..

相关栏目

洛阳市文物局简介
       洛阳市文物局负责管理全市文物保护、抢救、发掘、研究、出境、宣传工作;负责申报、审批全市境内的文物钻探、发掘、保护、维修项目,全市国家级、省、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的管理工作,文物商店的审批和文物鉴定机构的设立、撤销的申报等工作。

最新文章

地址:洛阳市洛龙区开元大道232号 邮编:471000 Address:LuoYang KaiYuan Road 232 Post code:471000 值班电话(Tel):0379-65156380 传真(Fax):0379-65156373 咨询电话:0379-65156380 E-mail:wwjbgs@163.com 洛阳市文物局 版权所有 豫ICP备12023020号-1 网站维护:洛阳市文物局信息中心   

咨询
投诉

0379-651563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