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寻历史印迹上的东西方交流 - 文博资讯 - 洛阳市文物局 湘乡市文物管理局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文博资讯

TOP

追寻历史印迹上的东西方交流
发布时间:2013-12-18 09:50:43   浏览次数:732   文字大小:【


    新疆日报讯(信息采集:徐阳光)昆莫、伊吾、伊州、哈密力……一个个更迭的地名,见证着曾经发生在哈密大地上的风云变幻。
    地处西域与中原内地交通要冲的哈密,2000多年前就是汉朝与匈奴激烈争夺的战略要地,被视为“西域襟喉”。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它在历史上的重要作用,使哈密在历史上代不绝书,也在广袤的大地刻下了深深的历史印迹。
    驼铃阵阵,驼队在丝绸之路上跋涉,一路给他们希望的,估计就是连绵不绝的烽燧了。烽燧传递着军情,也带动人员和物资流动,形成一条条道路,许多烽燧还伴有供公私往来人员歇息补给的驿站。
    1997年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已在哈密地区文物局工作了17年的艾合买提·牙合甫告诉记者,哈密地区境内有烽燧63处(还有说法仅巴里坤一县就超过70处),以哈密市和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较为集中。烽燧由生土、土坯和石头等材质建成,年代上至唐朝,大部分在清代建成。现存烽燧中最高的有12米,路线有沿巴里坤奎苏—木垒—昌吉的,还有黄芦岗—苦水—沁城乡格子烟墩的,其中格子烟墩既有烽燧遗址,还有驿站遗址。还有一条从巴里坤向北经三塘湖、淖毛湖往蒙古国方向延伸。
    2013年,哈密地区新增4处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烽燧是其中之一。今年,国家文物局出资500万元对哈密地区12座烽燧进行修复,目前已完工。新增国家级文保单位还包括伊吾县拜其尔墓地、巴里坤东黑沟遗址群和岳公台——西黑沟遗址群。1995年,拜其尔墓地出土了代表北方草原文化的“北山羊”铜饰,这是新疆首次在考古发掘中发现此类史前铜器。与“北山羊”铜饰同时出土的还有陶器、青铜器、铁器、金器等随葬品,其中陶器最为丰富。此处墓葬群分布在一片南北长1000米、东西宽500多米的戈壁台地上,经考古调查,墓地共有墓葬500多座,时间大致在春秋、战国时期。
    加上回王陵、白杨沟佛寺遗址、五堡古墓群、焉布拉克古墓群等5处,哈密地区已有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9个,许多遗迹都是丝绸之路上经贸往来、文化传播的证据。
    位于哈密市柳树泉农场白杨沟村的白杨沟佛寺遗址,是唐代佛教兴盛时期的大型佛教遗址。据史籍记载,白杨沟佛寺在魏晋时期就有了。唐朝时,玄奘路过哈密,停留了十多天,在此讲经说法。2009年至今,国家出资近1000万元先后启动了4个项目,对白杨沟佛寺遗址进行考古发掘、本体加固和保护。
    哈密回王陵位于哈密市西郊回城沙枣井,由墓群和艾提尕尔清真寺两部分组成。墓群原有土木结构的大小拱拜六座,埋葬着历代回王及其王妃,现剩两座。这两座木质拱拜(木葬),以伊斯兰式的穹隆为基础,同时吸收了内地八角攒尖顶及蒙古式盔顶的木质结构建筑形式,是中原文化、蒙古文化和伊斯兰文化相融合的产物。
    早在1999年到2000年,国家就实施了七世回王墓修缮保护工程,2011年又对回王台吉墓进行了修缮。艾合买提说,最近立项的艾提尕尔清真寺修缮项目将于明年正式实施。
    说起坎儿井,人们总会想起吐鲁番。艾合买提告诉记者,哈密地区现存坎儿井339条,其中有水的180多条。2010年开始,坎儿井保护项目开始实施。2012年国家文物局拨款500万元对12条总长21公里的坎儿井龙口、暗渠、竖井口进行加固和暗渠掏捞、涝坝清淤。“去年是第一次对坎儿井进行文物保护性修复,过去对坎儿井的修护都是水利上实施的。”
    哈密地区最早的博物馆在东兴市场旁边,占据一栋三层综合文化楼的半层,只有1间库房两个展厅,总面积不到400平方米;2002年广东援建的南粤文化中心建成,博物馆展厅加文物库房和办公区面积扩大到1200平方米,展示柜也从玻璃木头柜子变成通体玻璃柜。如今,投入2000万元建成的7200平方米的地区博物馆正在布展,展厅面积4000平方米。
    博物馆副馆长严枫告诉记者,博物馆文物90%以上是史前遗址发掘出来的,汉唐以后的文物很少,馆藏的灰陶罐、佛龛、佛造像更多是从民间征集的。即便如此,东西方经贸往来也留下了不少痕迹。1989年发掘的哈密天山北麓墓地出土文物,说明东西方交流很早就开始了。墓地早期处于距今4200年的夏商之交,晚期到战国时代,仅出土的青铜器就有1000多件,陶器几千件。陶器的纹饰与甘肃的四坝文化、火烧沟文化有内在联系,专家据此认为,天山北麓文化与甘肃的文化如出一辙。河南二里头遗址出土青铜器很少,哈密同时期的青铜器却多达1000余件,西亚的青铜器早在6000年前就出现了。哈密的青铜器制作工艺与中亚西北区域游牧文化相似,有人据此判断青铜器由西向东传播。
    哈密出土文物还表明,早在张骞凿空西域之前,就有人沿丝绸之路往来于欧亚大陆。“从五堡出土的海贝,应该是从沿海地区流入哈密的,是史前哈密与内地沿海经济交流的明证。”严枫说。
    如果说哈密出土文物更多印证了史前人类的交往,那么,鲜活的哈密生活习俗则为近代东西方文化交融提供了证据。哈密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任赛买提·艾斯拉介绍,全地区目前有国家级非遗项目5项(哈密木卡姆、哈密维吾尔刺绣、哈密赛乃姆、阔克麦西来甫和新疆曲子)、自治区级29项、地区级146项。
    地处西域文化与中原汉文化交接之地,哈密木卡姆有浓郁的地方特色。用于伴奏的乐器是哈密艾捷克、哈密热瓦甫和手鼓;其次,哈密木卡姆套曲里每一章的名称与其他地方木卡姆不一样,其他地方木卡姆名称多采用波斯语和阿拉伯语,哈密则全部用维吾尔语。新疆十二木卡姆由专业人士创作,其中鲜有人名、地名,哈密木卡姆的歌词来自民间,其中出现了69个哈密历史上或者至今仍然存在的地名,比如白石头、庙儿沟等。还有历史上的英雄人物、爱情故事主人公和社会上有威望的人,如哈密王,出现的人名多达79个。
    哈密木卡姆有宫廷舞、古五城、山区和小南湖四个版本,其中山区版本和伊吾版本中有女人打手鼓的,至今哈密沁城乡、前山乡和伊吾县淖毛湖、下马崖等乡的麦西来甫,打手鼓的仍主要是妇女,说明多文化交流中,这里的女人更受尊重,有更高的社会地位。
    自从2005年哈密木卡姆列入国家级非遗项目,投入的保护经费已从当年的30万元逐年增加到今年的140万元。投资2300万元的哈密木卡姆传承中心面积4875平方米,集宣传、表演、研究、档案保护和抢救等多种功能为一体。赛买提告诉我们,哈密木卡姆传承中心与中国音乐学院、上海音乐学院、新疆艺术学院、新疆师范大学、新疆大学等都有合作。在木卡姆中心表演的木卡姆艺术团2007年成立,成员全是哈密木卡姆传承人。
    记者在哈密采访时,今年哈密阔克麦西来甫的开启正在等待第一场雪的降临。这是一种综合性的文化活动,聚会上有游戏、木卡姆、歌舞等内容。“阔克”是维吾尔语春天、生命之意,冬天第一场雪落下,哈密每个村子的麦西来甫聚会就拉开序幕了,欢乐从一家传到下一家,一直持续到第二年3月21日诺鲁孜节。聚会赞美春天、赞美绿色,赞美生活中的每一个人,给人们带来欢乐和希望。赛买提说,以前阔克麦西来甫都由老百姓自发举办,现在由政府出资,以村子为单位进行。去年仅哈密市就组织了80场。
 
】【打印繁体】【关闭】 【返回顶部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到: 
上一篇洛阳市将打造伊河文化旅游风景区 下一篇许昌古寺揭壁画 洛阳专家任“主刀..

相关栏目

洛阳市文物局简介
       洛阳市文物局负责管理全市文物保护、抢救、发掘、研究、出境、宣传工作;负责申报、审批全市境内的文物钻探、发掘、保护、维修项目,全市国家级、省、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的管理工作,文物商店的审批和文物鉴定机构的设立、撤销的申报等工作。

最新文章

地址:洛阳市洛龙区开元大道232号 邮编:471000 Address:LuoYang KaiYuan Road 232 Post code:471000 值班电话(Tel):0379-65156380 传真(Fax):0379-65156373 咨询电话:0379-65156380 E-mail:wwjbgs@163.com 洛阳市文物局 版权所有 豫ICP备12023020号-1 网站维护:洛阳市文物局信息中心   

咨询
投诉

0379-651563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