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海龙囤 探究播州土司存续700年之谜 - 文博资讯 - 洛阳市文物局 湘乡市文物管理局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文博资讯

TOP

走进海龙囤 探究播州土司存续700年之谜
发布时间:2013-12-24 09:35:19   浏览次数:673   文字大小:【

    贵阳晚报讯(信息采集:徐阳光)12月20日,海龙囤龙虎大道一侧悬崖上,滴水形成的冰挂,如柄柄高悬的利剑。当天,一个测绘队扛着重达百斤的设备,登临飞龙关前,对这座残破的关隘进行扫描,为后期修缮获取数据。之前一天,与海龙囤相距20多公里的遵义市城里,召开了关于海龙囤修缮项目的招投标会议;再往前推至12月4日,千里之外的湖南省长沙市,贵州、湖南、湖北三省官员、专家、学者,就中国土司遗产捆绑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签订联合协议……

    这些,预示着羁縻的土司制度,将作为一种重要的历史文化遗存,逐步成为世界齐力保护的遗产。而海龙囤是列入申报项目中保护最完整、规模最大的遗产,具有土司制度“标本价值”。

    记者再次走进海龙囤,试图以一座深山古堡的前世今生,探究播州土司存续700年之谜,叩问传奇的古代中国“齐政修教、因俗而治”的民族管理理念。

    播州土司,传承七百余年

    距遵义市城区20多公里的海龙囤,古称“龙岩囤”。普遍的资料记载是,南宋宝佑五年(公元1257年),播州第十五世土司杨文,奉旨在此修建军事防御城堡,称“龙岩新城”,目的是为了抵御外敌入侵。

    用今天的眼光来看,“龙岩新城”是一个国家重点军事工程。

    其时,蒙古军队占领四川大部,四川首府由成都迁址重庆,且蒙哥汗亲帅7万大军,准备全面征蜀。但之前的十多年,蒙军攻蜀不顺,50万大军推进缓慢,原因在于南宋依托西南地区众多的土司,以及广泛修建的山城,作为据点顽强抵抗。

    播州杨氏,就是这样的土司。其先祖杨端,在唐末平定南诏国返回时,皇帝就让他带兵住在播州,并给了官职,允许世袭罔替。到了杨文时,已传袭十五代。

    早在十年前的抗蒙战争,杨文就屡派兵前往四川、云南等地参战。《杨文神道碑》称,其在大渡河边擒获蒙军大将秃懑;在四川沔西县“播军贾勇先登,俘获颇众”;又于乐山万箭齐发,破了蒙古骑兵对嘉定的围攻;接着又在宜宾县九战九捷,再俘虏敌将阿里等多人……由此晋升中亮大夫,播军获封“御前播州雄伟军”。研究认为,杨文能在抗蒙前线屡立战功,除苗兵骁勇善战,更重要的是播州强大的实力支撑。

    据称,自杨端唐末入播世袭,到其爷爷杨粲时,势力已十分了得。在遵循“乐善而种德,喜儒而好礼”,尤其是“寓兵于农,且战且耕”的祖训,使得播州得到进一步发展,边境安宁。是南宋朝廷在西南的诸多土司中,实力颇为强大的一支。

    正在遵义市城郊洪江河畔的考古证据确认,在杨文之前,播州土司在这块依山傍水、土地肥沃的土地上,建起了庞大庄园,可能还开设有商铺、集市。另外,庄园的一侧山林中,还建有面积过万平方米的军事设施,里面甚至还有“产科”。

    这样“寓兵于农,且战且耕”的庄园,播州有100余处。

    因此,杨文不但有实力为国家打败气势汹汹的蒙军,也有实力修建一处“以保播州子孙万代之基”的“龙岩新城”。

    考古发现,“海龙囤”只是杨文“龙岩新城”的一个核心设施。以此为核心的整个播州军事防御体系,实际上延伸到今天的黔渝边境等地。与之相望的“养马城”,即是其中一处军备、防御设施,据称曾驯养了数万匹播州军马,至今还留有完整的城墙、城门,以及被挪作耕地的驯马场。

    但事实上,杨文修建“新城”之前,龙岩囤上已有一些军事设施。

    有人说,这是杨氏土司真正掌控播州军政大权前,由另一“世袭”播州的穆氏所建,功能是练兵场所,时间大约是在唐末或宋初,但其被杨氏攻下。朝廷当时被边境战事所困,无暇顾及,也就一纸批文,承认杨氏领袭播州。

    这一说法,虽暂无从考究,但或能说明,当时中央集权对地方有这种管理模式:只要承认朝廷统治,谁的实力强大,谁就是“草头王”。毕竟,朝廷需要这些“草头王”替它维持国内和边境的安宁。更何况,土司强悍的军队,相对朝廷花大钱养着的直辖虎狼之师来说,是一支可以无偿调用的奇兵,打了胜仗就赏个官、给个封号,再赐锦、帛、瓷碗之类。

    但发端于山西太原的播州杨氏,既深谙朝廷的用人之道,懂得如何去奉迎上司,又能抓住时机,从中获取壮大的机会。比如杨粲,在为朝廷采伐金丝楠木的机会,大量从事木材生意,其贩运的杉板一度堵塞了长江航道。与此同时,他从京城、中原、巴蜀等地,带回了工匠、先进的生产工具、优秀的教师,对闭塞的播州进行“改良”,由此才有了播州“至粲始大”的记载,才有了被称作“西南地下石刻艺术宫殿”的杨粲墓传世,才有了“遵义型”铜鼓位列中国南方铜鼓发展八大标准型之一的文化创造。

    一场战火,土司灰飞烟灭

    在南宋最终被元取代。杨文营建的“龙岩新城”,也从国防军事工程,转变为播州杨氏的一处别院行宫。“除了夏天避暑,冬天打打猎,偶尔练练兵,似乎没有太大作用。”一些资料说。

    而这个时候,经历之前攻宋不顺的元朝皇帝,对土司则是另眼相待,把它当成了一种重要的国家管理手段,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正式提出了“土司”正式官名,对他们委以重任。

    实力强大、且以忠孝着称的播州杨氏土司,一直受到历代君王重视,其所得到赏赐等也远多于其它土司。到了明代,播州土司又被视为苗疆的土司,皇帝给予的权力更大,还把播州土司贵族的年轻人召集到京城,学习先进的汉文化和礼仪。

    尽管祖辈和自己都受过这么多恩宠,性格刚烈的杨应龙,还是决心反了,遂重修“龙岩新城”,称为“海龙囤”。

    真正促使杨应龙决心“反”的,不是播州的实力,而是当时政治和社会环境所致。一方面,是杨应龙屡遭课罚;另一方面,朝廷打算把中国六大土司之一的播州土司率先改土归流,以加强中央集权;第三,是明朝廷欲推行的改土归流制度,使很多小土司有唇亡齿寒的感觉,尤其是少数民族首领应对强烈,众人拥戴杨应龙举兵。

    即便如此,海龙囤以及播州土司,仍未能摆脱灰飞烟灭的结局。

    1600年初,关隘尽失的杨应龙,带着剩余的3万播军,退至海龙囤,做最后的抵抗。三个月后的初夏,城破,他在自杀前,杀死了心爱的田氏,亲手点燃了庞大的古堡。至此,统治并经营700余年之久的杨氏土司家族,土崩瓦解。自此,播州改名遵义,实行流官制度。

    史家认为,播州土司与周边联姻的目的,除稳固周边关系,最重要的战略价值就是在危难时相呼应。事实也证明,播州土司的联姻政策颇有成效,使之得以做大。而长期与播州联姻的土司,主要有水西安氏、思州田氏、水东宋氏等大土司,以及周边余庆、石柱等地的小土司。

    通过与周边列强联姻结亲的方式,也是自唐朝以来,中国封建统治者常用于边境之争和宫廷之争。作为西南地区不多的大土司之一,播州只不过是通过借鉴“和亲”,达到与周边土司融为一体的目的。

    这一次,播州土司的“联姻式阵线联盟”,被彻底瓦解了。据称,在朝廷发兵平播前,贵州巡抚专门前往水西,安抚与播州有联姻关系的水西土司,使之不要出兵支援播州。水西安氏土司非常识时务,不但答应贵州巡抚不支援播州土司,还调兵参与围剿。

    1599年,战前准备就绪,边境战争稍有喘息之机时,24万朝廷大军,在数倍于军队人数的民夫配合下,分8路围向播州。酝酿已久的平播之战,全面展开。

    考古发掘,土司历史重见天日

    如今,考古专家通过考古发掘,寻找到这处古堡遗址及相关的历史信息,为海龙囤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提供资料,研究和保护中国奇特的土司制度及遗存。

    考古专家李飞曾经在贵州主持过多个有影响的考古发掘工作,如桐梓夜郎宋墓遗址发掘、洪渡河考古等。但是,让他成为遵义市民眼中“明星”,并在国内考古界名声鹊起,还是对海龙囤的发掘。2012年初,从四川大学赶来的李飞,带着考古队登上海龙囤时,已沉寂了413年的古堡遗址,大多已淹没于草丛、荆棘之中,有的甚至深埋在数米深的地下。

    仍在持续的海龙囤考古发掘,目前出土的各类文物超过2万件,其中价值较大并已修复的有约200多件。

    考古还发现,“新王宫”是一个以中央人行道为中轴线,集办公、居住、休闲于一体的院落群,内部街巷纵横、沟渠交错、功能齐备;而海龙囤城墙、关隘,有两到三个时期的修建、扩大痕迹,其中最后一次修建时,至少将面积扩大了两至三万平方米。

    在这座“王宫”,以及海龙囤上的城墙、关隘建筑风格、工艺上,人们能看到很多中国古代皇宫、江南亭台楼阁等与黔北建筑风格交融的痕迹。人们认为,这些发现,说明播州地处封闭,但土司却思想很开放、敢于接受新生事物,并善于将其与本土传统文化相融合。

    李飞说,考古发掘的意义,在于还原一个真实的海龙囤,一段没有粉饰的历史。

    在经历平播战役后,胜利者书写的历史,大多是关于攻占者的军功记录,而对海龙囤及播州的本身记载,却十分稀少。经历了数百年沉默后,关于海龙囤的很多叙述,并不严谨,有的变得“传说化”。“证实与证伪,同样十分重要。”李飞说。

    海龙囤的考古发掘,证伪的有:一个叫“水牢”的地方,经过清理后,发现是后来被称作“明代立交桥”的通道;寻找“金银库”时,却发现了“新王宫”存在的内城墙;测绘“龙位坪”时,否定了这块大石头是杨应龙“龙座”的传说……大量出土的瓷片,推翻了人们传说“新王宫”系杨应龙时期修建说,圈定其使用了150年左右。

    考古队也通过发掘,证实了一些没有准确记载的传说。比如,在海龙囤上,找到了采石场和砖窑等,说明建囤材料多为就地取材、就地加工;在万安关附近的松林里,找到了比现存关隘更早的城墙,证实在杨应龙之前,海龙囤已初具规模;另外,在海龙囤之外区域,还找到多个同时期的衙署遗址,证实了杨氏土司对播州的统治已十分牢固。

    “事先并不知道,这一铲子下去后,究竟会有什么东西呈现出来。”李飞说,以往的大多考古,都是对着资料去挖。但这次,没有这样的资料,一切都是未知之谜。

    三省土司,联手申遗

    近日,一个关于中国土司文化遗产的会议,在湖南省长沙市召开。牵头组织这个会议的,是国家文物局。会议的核心内容,是让湖南、贵州、湖北三省政府分别签订多层次的联合协议,就当地土司遗产项目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形成统一的保护、利用、考古发掘、研究、申报等标准。这次会议,后来被媒体称为“中国土司遗产捆绑申报世遗‘齐步走’”的发端。

    这三省捆绑申遗的土司遗产项目分别是:湖南永顺老司城、贵州遵义海龙囤、湖北咸丰唐崖土司遗址。

    三省捆绑申遗,对于湖南和贵州,都具有十分独特的意义:如果申遗成功,这两个省都将实现世界文化遗产的“零突破”。

    湖南省,又是三省捆绑申遗的先行者,无论是申遗启动时间还是完成进度,老司城是三家土司遗址中,准备最充分的一家。而贵州和湖北,则是去年和今年才起步。

    据介绍,除了遗产本身,地方政府的工作积极性,群众的申遗意愿等,都是影响世界申报的关键因素。而各地对于申遗的热情,不单是获得一个文化遗产项目这么简单,一些地方把世界遗产项目,视为推动地方产业升级、发展的机会。

 
】【打印繁体】【关闭】 【返回顶部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到: 
上一篇郏县临沣古寨生态博物馆建成开馆 下一篇大地湾国家考古遗址公园被批准立项

相关栏目

洛阳市文物局简介
       洛阳市文物局负责管理全市文物保护、抢救、发掘、研究、出境、宣传工作;负责申报、审批全市境内的文物钻探、发掘、保护、维修项目,全市国家级、省、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的管理工作,文物商店的审批和文物鉴定机构的设立、撤销的申报等工作。

最新文章

地址:洛阳市洛龙区开元大道232号 邮编:471000 Address:LuoYang KaiYuan Road 232 Post code:471000 值班电话(Tel):0379-65156380 传真(Fax):0379-65156373 咨询电话:0379-65156380 E-mail:wwjbgs@163.com 洛阳市文物局 版权所有 豫ICP备12023020号-1 网站维护:洛阳市文物局信息中心   

咨询
投诉

0379-651563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