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城建设离不开“历史”“文化” - 文博资讯 - 洛阳市文物局 湘乡市文物管理局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文博资讯

TOP

名城建设离不开“历史”“文化”
发布时间:2014-02-14 09:30:48   浏览次数:566   文字大小:【


寿县古城古建筑奎星楼


  中国社会科学报讯(信息采集:徐阳光)保护和建设好历史文化名城,不仅是传承城市历史文化的需要,更是城市未来发展的内在动力。然而“说起来什么都有,看起来什么都没有”的现象在许多古城中仍然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张松表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不仅要看这座城市有多久的历史,还要看在这座城市里能看到多少文物古迹和历史建筑,能否让人直接感受到古城的历史风貌和文化氛围。今年春节期间,记者背上相机,再次走进安徽省寿县这座古城。
 
  地下博物馆
 
  寿县古城基本保留着宋朝城市规划建设的基本特征,略呈方形,为棋盘式布局,古城的道路布局以南街、北街、东街和西街为主干道,连接南、北、东、西四个城门,把古城分成四大区域,每个区域内又以街巷纵横交错组成交通网。
 
  寿县是全国文物大县,地下文物丰富,素有“地下博物馆”之称。仅珍藏在寿县博物馆中的国家一级文物就有224件(套)。寿县共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6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9处,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314处。这些文物保护单位均保护得较为完好。
 
  古老的文化哺育了众多贤人志士,创造了大量文化成果,如春秋时期的孙叔敖、春申君、汉淮南王刘安,宋代“一门三相”的吕本中、吕夷简、吕公着,明代昆曲始祖张野塘等历史名人,以及“一人得道,鸡犬升天”、“风声鹤唳、草木皆兵”、“投鞭断流”、“当面鼓对面锣”等耳熟能详的典故,均出于寿县。
 
  发展新城缓解老城人口压力
 
  寿县自1986年被列为第二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之后,积极进行名城保护规划编制和文物古迹修缮等工作,但由于各种原因,寿县古城保护工作仍有待进一步完善。
 
  寿县文物管理局局长李凤鑫告诉记者,由于寿县县城向南、向东为寿春城遗址保护区和瓦埠湖蓄洪区,向西为寿西湖行洪区,向北为八公山风景名胜区,寿县向外发展空间狭小,城内人口集聚膨胀。
 
  2007年,《寿春城遗址保护总体规划(2006—2020)》经国家文物局批准后,寿县决定在城南新区有条件地进行新城建设。按照该规划,城南遗址保护区中新建项目,必须先进行考古勘测、发掘,并由专家组进行历史价值评估。对于有保留价值的遗址应进行原址保护,不得在其上进行建设。对于经论证确定无保留价值的遗址可以在控制范围内按规划进行合理的开发建设。目前,新城区框架已基本形成,机关事业单位、学校和医院等已率先入驻新城区,老城区减负人口超3万人,为古城保护释放了一定的空间。
 
  重点加强环境风貌整治
 
  20世纪90年代初期,由于对名城街区保护理解偏差以及缺乏必要的管理和引导,寿县古城内翻建搭建的与古城风貌不协调的建筑较多,对古城的整体风貌造成了一定影响。李凤鑫说,为此,寿县老城区于2008年起停止了一切非文物保护工作的建设活动。
 
  自2011年以来,寿县委托北京大学、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河北省古代建筑保护研究所等单位编制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规划及有关修缮设计方案。目前寿县古城墙与南京城墙等8座古城墙已列入“中国明清城墙”项目,并加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2012年,由张松负责的《寿县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2006—2020)》经安徽省政府批准实施。
 
  李凤鑫表示,“保护寿县首先要保护寿县的城市特色;其次要保护寿县的历史格局,小范围地讲是城市的街巷,大范围地讲则是寿县所背靠的八公山、淮河、淝水等。”事实上,在详细规划没有定稿前,寿县已着手进行了一些没有争议的名城保护项目,如古城墙、孔庙、清真寺等文物建筑的维护修缮或环境整治等。李凤鑫告诉记者,寿县重点加强环境卫生、杆线入地、车辆管理等环境风貌整治工作,并恢复了过去围湖造田的东台湖、船官湖的湖面,还名城以青山绿水。
 
  未来重点改善老城人居环境
 
  谈及寿县古城保护的下一步工作重点,李凤鑫表示,古城内基础设施配套不完善,居民现代化生活需求得不到保障,特别是给排水、消防等设施老化,车辆停放场地缺乏等问题都将是今后古城保护中要做的基础性工作。他强调,“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它需要人们的世代守护。”
 
  “在寿县名城保护规划实施过程中,古城内的民生改善应是放在第一位的任务,其目标应是突出地方文化特色,改善居住环境条件,然后在可能的地方适度进行文化旅游开发。”张松强调,旅游开发应充分考虑资源的环境容量,以永续利用为前提,实现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
 
  采访中,学者向记者表示,还应进一步加强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宣传教育工作,提高广大居民的名城保护意识。南京大学文化与自然遗产研究所所长贺云翱说,地方民众参与名城保护的积极性越高,他们的文化自觉意识和文化自尊感情也就越强,这在一定程度上也会推动名城保护。名城保护不是点状文物单位的保护,而是一个体系的保护。相关部门应将其作为一个活的生命体,更深入地了解它的发展规律,在科学研究的基础上做好发展规划,并通过规划建设项目实践将地域特色、地域文明创造和文化价值释放出来。
 
】【打印繁体】【关闭】 【返回顶部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到: 
上一篇内蒙古两处文物遗址列入国家考古.. 下一篇清代石碑印证村名传说——尤家沟..

相关栏目

洛阳市文物局简介
       洛阳市文物局负责管理全市文物保护、抢救、发掘、研究、出境、宣传工作;负责申报、审批全市境内的文物钻探、发掘、保护、维修项目,全市国家级、省、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的管理工作,文物商店的审批和文物鉴定机构的设立、撤销的申报等工作。

最新文章

地址:洛阳市洛龙区开元大道232号 邮编:471000 Address:LuoYang KaiYuan Road 232 Post code:471000 值班电话(Tel):0379-65156380 传真(Fax):0379-65156373 咨询电话:0379-65156380 E-mail:wwjbgs@163.com 洛阳市文物局 版权所有 豫ICP备12023020号-1 网站维护:洛阳市文物局信息中心   

咨询
投诉

0379-651563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