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世界遗产 谋求可持续发展 - 大遗址保护 - 洛阳市文物局 湘乡市文物管理局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大遗址保护

TOP

保护世界遗产 谋求可持续发展
发布时间:2015-01-30 10:05:00   浏览次数:9722   文字大小:【
保护世界遗产谋求可持续发展
/童明康
  今年是《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诞生40周年。纵观1978年以来《世界遗产名录》的变化轨迹,可以清晰地看到世界遗产事业发展所走过的道路:从精英阶层的遗产到平民百姓的遗产;从人类征服自然的杰作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产物;从单一文化的代表到文化交流和交融的成果;从单点小规模遗产到跨区域跨国境巨尺度遗产;从古代遗产到现代遗产;从静态遗产到活态遗产。这种发展还反映在全社会对遗产关注点的变化,即:从关注遗产点的时代断代到关注遗产点在整个历史进程中的地位、作用及影响;从关注文化到关注文化与自然的互动;从关注物质遗产到关注物质与非物质遗产共生;从关注物质遗存到关注物质遗存与社会和人的关系;从关注利益相关者的权益到关注全民参与保护、保护惠及民生的实践。这种认识上的发展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精神,也体现出遗产保护与当地社会发展的和谐共进。
  在《公约》诞生35周年之际,世界遗产委员会确定将世界遗产战略“4C”(可行度、保护、能力建设、宣传)上升为“5C”,增加了社区概念,强调当地民众对世界遗产及其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委员会确定今年庆祝《公约》诞生40周年的主题为世界遗产与可持续发展:本地社区的作用,凸现对遗产与可持续发展与社会民众的关注。
  世界遗产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命题,包括两层含义:一是世界遗产自身的可持续发展,一是世界遗产对人类可持续发展的贡献。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ICOMOS)去年在巴黎召开的第17届大会,通过了《巴黎宣言——遗产作为发展的驱动力》,提出在发展进程中把文化遗产作为人类可持续发展的核心组成部分,强调遗产对可持续发展的价值和作用。世界文化遗产作为文化遗产的重要代表,是一种珍贵的不可再生资源,可以作为人类社会发展的精神资本、文化资本、社会资本和经济资本,是社会、环境、经济和文化多样性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保护好文化遗产,使之永续传承,是谋求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中国世界文化遗产发展状况
  中国的世界遗产事业虽然起步晚了10多年,但发展迅速,成就卓着。从1985年加入《世界遗产公约》,1987年拥有第一批世界遗产,到现在共有41处世界遗产,其中文化遗产29处,自然遗产8处,文化和自然双遗产4处。
  中国世界文化遗产的特点之一是种类丰富。不仅包括《世界遗产公约》中规定的所有类型:文物类如长城、莫高窟;建筑群类如明清故宫、武当山古建筑群;考古遗址类如殷墟、秦始皇陵,还包括《操作指南》中规定的文化景观,如杭州西湖、庐山以及历史城镇,如丽江古城、平遥古城。特点之二是分布地域广泛。平原、山区、沙漠、海岛、高原都有分布,最远的两处世界文化遗产地相距3400多公里,高差最大相差3060米。特点之三是时间跨度大。史前人类遗址周口店北京人遗址与开平碉楼时间跨度超过50万年。特点之四是文化多元。不仅有汉文化为主导的遗产地,还有少数民族文化的代表,如布达拉宫是藏文化的代表,丽江古城是纳西族文化的代表;而莫高窟则是丝绸之路多元文化交融的实物例证。
  一、健全法律体系。为切实履行《世界遗产公约》,2006年,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的基础上出台了《长城保护条例》。这是中国首次就单项文化遗产颁布的专项法规,解决了长城保护所面临的若干法律问题,并为开展巨型、线性文化遗产的立法工作做出有益尝试。此后,中国陆续出台了针对单项世界遗产地的保护条例。
  如《云冈石窟保护条例》等。据初步统计,目前,在国家层面世界文化遗产可以依据的法律2部,行政法规3个,部门规章1个,规范性文件7个。
  二、完善管理机构。国家文物局于2002年成立了世界遗产处,于20112月在文物保护与考古司正式加挂世界文化遗产司牌子,负责全国世界文化遗产申报、保护和管理等工作。各世界文化遗产所在地政府也建立了专门的保护管理机构,负责日常保护、管理、监测等工作。
  三、建立监管体系。逐步建立了文化部《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管理办法》,国家文物局《中国世界文化遗产监测巡视管理办法》、《中国世界文化遗产专家咨询管理办法》和《世界文化遗产申报项目审核管理规定》等制度,基本完善了世界遗产从申报到保护、管理、监测等的完整监管体系。
  四、实施保护工程。对世界文化遗产实施本体保护时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规划先行、原址保护、最小干预、不改变原状、保护遗产环境、不在原址重建等原则。
  中央财政设立世界文化遗产保护专项资金,并逐年加大投入力度,确保世界文化遗产本体及其环境的安全。国家文物局组织中国高水平科研机构进行文化遗产保护专项科研,重点推进全面排除遗产险情的重大保护工程。同时,中国政府自2006年来组织实施了长城资源调查工作,对地跨16省区市、长达2万多公里的各时代长城进行全面调查和认定,计划于今年6月公布长城资源调查和认定成果。
  五、重视研究宣传。国家文物局鼓励多学科、跨领域开展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综合研究,逐步建立中国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的理论与实践体系。先后委托相关单位开展了《中国文物古迹保护准则》修订和文化景观”“文化线路”“遗产地与经济社会”“遗产地保护区划”“遗产地与社区”“世界文化遗产监测预警体系建设等具有前瞻性的课题研究,为世界遗产保护事业的发展夯实了理论基础,提升了软实力。
  六、注重国际交流。国家文物局与相关国际组织共同主办第28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第15届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大会、东亚地区文物建筑保护理念与实践国际研讨会、木结构彩画保护国际研讨会等,积极引进国际先进文化遗产保护理念,也增进国际同行对以中国文化遗产保护传统理念、方法的认识和理解,并形成了一些有影响的国际文件。
面临的挑战
  中国作为世界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国家,与其他国家一样面临着遗产保护与发展的巨大挑战,有时甚至更为尖锐。全球气候变暖以及极端天气的频繁出现对中国世界遗产造成很大影响。20085月的四川汶川大地震不仅夺去了很多宝贵的生命,也对世界遗产青城山都江堰的古建筑群造成了很大破坏。越来越频繁的台风裹挟暴雨,对福建、广东等地的遗产本体安全构成巨大威胁。
  大规模的城镇化建设和新农村建设以及旧城改造是我们面临的又一挑战。一些不当的新农村建设破坏了历史村落的格局、环境和风貌,割裂了人与自然长期互动形成的和谐关系。城镇化迅速吞噬城市周边的文化景观,大量农村人口的涌入迫使历史城镇的街巷尺度、交通吞吐量、建筑密度及基础设施因扩容而面目全非,国际社会关注的历史城市景观保护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与此同时,历史村落人去屋空,历史建筑因缺乏维护而损毁。错误观念指导下的旧城改造常常造成历史街区被打造为假古董的仿古一条街或成为焕然一新的街区,失去其遗产价值。
  世界遗产地面临着巨大的旅游压力。绝大多数遗产地一旦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游客量就会激增。世界遗产委员会在审议缔约国世界遗产申报项目时,越来越关注遗产地是否就此做好了充分准备、实施了科学防范。
加强保护管理促进可持续发展
  除了做好常规的世界遗产保护管理工作,还应该在推进“5C”战略的实施水平,促进世界遗产与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它们包括4个方面:
  一、基于遗产价值的保护。价值是遗产的根本,没有了价值一切利用都是空谈。在合理利用世界遗产谋求可持续发展的过程中,应尤其重视对世界遗产价值的保护。世界遗产因其具有超越国界的重要性和价值,即突出普遍价值而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二、基于可持续发展的保护。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文化多样性发展宣言》(2001)论述了遗产在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发展不仅限于经济增长的层面,也是获得更多知识、情感、道德、精神等方面满足的途径。因此,考核遗产地管理者和地方政府的政绩时不应只看遗产地挣了多少钱,更重要的是要看遗产地对当地居民的自豪感和归属感,对社会的和谐、稳定做出的贡献;要看对青少年的启迪、教育作用;要看遗产地作为精神家园,满足了在社会关系和人文环境迅速变迁的现今社会中,人们对祖先的思念和对旧日时光的缅怀以及追求内心平和的渴望。
  三、基于预防为先的保护。在全球同庆《世界遗产公约》40周年之际,我们回顾历史、总结成绩,同时更加清醒地认识到世界遗产保护日益复杂化、愈加艰巨化,因此也更加努力地寻求实践全球战略、制定可行对策的有效途径。全球气候变化以及自然灾害在威胁着遗产,城市化、现代化、快速经济发展的压力在威胁着遗产,迅猛发展的旅游业带来的挑战在威胁着遗产,我们必须与各种威胁抢时间,与各种挑战作抗争。有效的武器之一就是及早发现问题,有针对性地开展积极主动的预防性保护。目前,设于中国文化遗产院的中国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监测中心,已初步完成中国世界文化遗产监测预警体系建设规划编制,十几处世界遗产地也提交了监测预警试点工作方案,中国世界遗产监测预警工作将逐步实现制度化、标准化、规范化和常态化管理。
四、基于惠及民生的保护。世界遗产的保护不仅要保护好核心遗址、建筑及其周边景观,也要保护好遗产地的民众利益。是人民创造文化、传承文化,他们的文化权益理应得到更好的保护与实现。我们不仅要保护遗产地的硬件,更要保护遗产地的灵魂。世界遗产保护及其可持续发展应提倡科学保护,惠及民生,充分调动社会民众的积极性,使每一个人都成为文物保护员和志愿者,从而达到可持续保护和利用的目的。政府应最大程度地发挥主导作用,在保护策略上正确引导,资金上给予支持,技术上提供帮助,鼓励社会各界共同参与,实现遗产保护和惠及民生的共赢。
(本文作者为国家文物局副局长、中国古迹遗址保护协会理事长,本文为在2012年无锡文化遗产保护论坛上的讲话,有删节)
 
】【打印繁体】【关闭】 【返回顶部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到: 
上一篇隋唐洛阳皇宫紫微城 下一篇二里头遗址

相关栏目

洛阳市文物局简介
       洛阳市文物局负责管理全市文物保护、抢救、发掘、研究、出境、宣传工作;负责申报、审批全市境内的文物钻探、发掘、保护、维修项目,全市国家级、省、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的管理工作,文物商店的审批和文物鉴定机构的设立、撤销的申报等工作。

最新文章

地址:洛阳市洛龙区开元大道232号 邮编:471000 Address:LuoYang KaiYuan Road 232 Post code:471000 值班电话(Tel):0379-65156380 传真(Fax):0379-65156373 咨询电话:0379-65156380 E-mail:wwjbgs@163.com 洛阳市文物局 版权所有 豫ICP备12023020号-1 网站维护:洛阳市文物局信息中心   

咨询
投诉

0379-651563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