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莫高窟率先数字化文保 守护者生活如僧侣 - 文博资讯 - 洛阳市文物局 湘乡市文物管理局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文博资讯

TOP

敦煌莫高窟率先数字化文保 守护者生活如僧侣
发布时间:2014-05-07 09:31:20   浏览次数:679   文字大小:【
  华夏经纬网讯(信息采集:徐阳光)敦煌莫高窟,由高僧乐尊于十六国时期前秦建元二年(公元366年)始凿,历经前秦、北凉、西魏、北周、隋、唐、五代、宋、西夏、元、清等朝代的开凿和修复,从4世纪到14世纪整整千年,延续不断,在今距离敦煌市25公里的三危山与鸣沙山之间的断崖上,形成了长达1681米的佛教洞窟,是当今中国乃至世界独一无二的世界文化遗产。
 
  敦煌研究院副院长王旭东博士说:世界文化遗产有六个标准,符合全部六个标准的世界文化遗产,全世界只有两处:一处是莫高窟,另一处是威尼斯水城。
 
  矗立于无人区中的莫高窟,在四月高远的蓝天白云映衬下从远处看貌不惊人,不过是一排排土黄色的层积岩山洞。
 
  “这样一个地方,又有艺术宝库,又有藏书、藏文献的藏经洞,这样的文化遗产,全中国、全世界可能只有一处。”敦煌研究院院长樊锦诗说。
 
  莫高窟目前对游客开放的洞窟有30个,分为不同的路线,每一条路线的游客能看到的洞窟数为8~10个。7月进入旺季后,当游客数量超过3000人时,莫高窟还会再开放20个洞窟用以调节,避免拥堵。此外,还有10个特窟,供专业人员如美院的学生等选择。
 
  每一个窟洞,都有独特之处——112窟有花雨纷飞中的“反弹琵琶”壁画,220窟有考古人员剥离后发现的唐、宋两代壁画,其上所绘《维摩诘经变》和《阿弥陀经变》美轮美奂;320窟脱壁而出的飞天;148窟涅盘窟中举世闻名的释迦涅盘像……
 
  保护现状:
 
  最高境界就是“最少干预”
 
  掩映在高高白杨林中的敦煌研究院,前身是1944年常书鸿先生设立的国立敦煌艺术研究所。一代又一代的人,守护了敦煌整整70年。
 
  王旭东博士说敦煌文物的保护是阶段性的,上世纪40年代的敦煌完全就是一座废墟,那个时候的中国也根本没有文物保护一说,“保护”主要就是清沙子、修围墙、然后画家开始临摹。
 
  上世纪50年代开始,中央文化部考察团来到敦煌,发现了洞窟坍塌的大问题,由此开始了崖体的实验性加固。
 
  “50年代末请了一个捷克专家到这儿来帮我们修复壁画,但很快就回去了,条件太艰苦,他要洗澡,要吃的,这个地方都没有。”王旭东说。
 
  1987年敦煌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后的十余年间,敦煌研究院先后与日本、美国、澳大利亚等国的保护机构和大学合作。
 
  其中与美国盖蒂保护研究所合作的“敦煌莫高窟第85窟保护修复研究”项目成为莫高窟文物保护史上一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标志——由于自然和人为因素,莫高窟的壁画大多患有起甲、酥解、空鼓等各种疑难杂症,而兴建于唐中叶、能体现整个敦煌壁画艺术较高水准的第85窟则汇聚了所有问题。
 
  合作中,双方摸索出一整套前所未有的方法:从工程学中借鉴而来的灌浆技术,再用物理方法进行脱盐工序,这些措施不仅把修复过程中对壁画的损伤降到最小程度,并且使根治壁画病害成为现实。通过85窟项目,一整套完整的科学规范的保护程序成形。
 
  莫高窟的保护已经进入到预防性保护阶段,抢救性的阶段已经过去,王旭东说,“文物保护的最高境界就是‘最少干预’,即不对本体进行干预,只保持相对稳定的环境。”如今,敦煌研究院在壁画和雕塑方面的保护水准,在国内已处于领先地位,一些地方的文物保护状况仅相当于莫高窟上世纪80年代的水平。
 
  艰难修复:
 
  莫高窟守护者生活如僧侣
 
  在研究院采访的两天里,第一天晴空万里,与城市有着相当距离的莫高窟矗立在大漠的无人区中,散发着难以掩藏的神秘之感。院里的花树虽然一派繁华,却始终带着静谧。夜里,这片毫无遮挡的黄土地,成了敦煌守护者们仰望星星的最美净地。
 
  是什么样的魅力,使得一代又一代的人前赴后继地来到敦煌,守护莫高窟?
 
  已经在敦煌度过半个多世纪的樊锦诗,从一个25岁的洋气上海姑娘变成了满头银发的老者。她初来的1963年,是以北大考古系实习生的身份。直到 1981年,她到了莫高窟近20年后,这里才通了电。那时候敦煌火车站是通往外界的唯一交通枢纽,但火车站距离敦煌市还有130公里,火车咣当咣当去兰州要一天一夜,回上海则要60个小时以上。
 
  研究所里的人都被当地老百姓认为过着寺庙僧侣般的生活。在被问及是否是“和尚”的时候,敦煌研究院院长樊锦诗乐呵呵地说:“你看我们有头发吗?”
 
  在被记者问及何以每一个莫高窟的守护者,身上都会有一种安静的力量时,有着温和气质的敦煌研究院保护研究所所长苏伯民淡淡地说:“我个人理解,这里别的没有,就有这么一片价值极其珍贵的,跨越上千年的石窟。而且这些石窟里面蕴含着大量以佛教为题材的故事。我们从事的是壁画修复、临摹、内容研究、考古研究,每天的工作就是上洞窟,下洞窟,吃饭。周围接触的人都是这样一些人,逐渐可能会形成一种,多多少少带有一点与世无争的味道在里面。”
 
  敦煌研究院书记、副院长王旭东则说,这不过是一种选择。他刚到这里的时候,只是为了找份工作,但还没进窟,就喜欢上了这个环境,“喜欢是最重要的,其他都是别人给添加的。”
 
  未来展望:
 
  数字化展现洞窟
 
  “我希望通过数字化档案,能把莫高窟保存下来。因为再变,数字档案都是永远存在的。”樊锦诗说。
 
  敦煌研究院数字中心的年轻人承担着繁复的数字化保存任务,目前,莫高窟的20多个洞窟都已经完成了数字化整理。
 
  将于9月正式投入使用的莫高窟游客中心,将使莫高窟的雕塑和壁画艺术,以另一种方式展示在世人面前。
 
  游客中心内有两部数字影片,一部是讲述莫高窟历史的主题电影《千年莫高》;另一部则是球幕电影《梦幻敦煌》。游客进入球幕影院以后,将看到以前所未有的震撼效果展示的莫高窟七个洞窟,“直径18米的球幕放大了洞窟的每一个细节,你的感觉和你的视角是一样的,四周东西南北壁看得清清楚楚。事实上你在洞窟用肉眼看,哪怕有导游的手电筒照,也是黑乎乎的,看不清。”王旭东说。
 
  “人进去之后洞窟的环境就变了,温度、湿度都要变化。环境急剧的变化对本来非常脆弱的壁画是非常不利的。”樊锦诗说。
 
】【打印繁体】【关闭】 【返回顶部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到: 
上一篇河北秦皇岛修复明长城 泥土象棋子.. 下一篇广陵王玺金印被评最受欢迎海上丝..

相关栏目

洛阳市文物局简介
       洛阳市文物局负责管理全市文物保护、抢救、发掘、研究、出境、宣传工作;负责申报、审批全市境内的文物钻探、发掘、保护、维修项目,全市国家级、省、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的管理工作,文物商店的审批和文物鉴定机构的设立、撤销的申报等工作。

最新文章

地址:洛阳市洛龙区开元大道232号 邮编:471000 Address:LuoYang KaiYuan Road 232 Post code:471000 值班电话(Tel):0379-65156380 传真(Fax):0379-65156373 咨询电话:0379-65156380 E-mail:wwjbgs@163.com 洛阳市文物局 版权所有 豫ICP备12023020号-1 网站维护:洛阳市文物局信息中心   

咨询
投诉

0379-651563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