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云冈石窟“水惑”待解 - 文博资讯 - 洛阳市文物局 湘乡市文物管理局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文博资讯

TOP

山西云冈石窟“水惑”待解
发布时间:2014-05-08 09:55:20   浏览次数:458   文字大小:【
  中国新闻网讯(信息采集:徐阳光)从1500年前云冈石窟开山凿壁起,它的保护者们就开始了与大自然的斗争,水则是其中最大的天敌。窟顶的渗水、雨水的冲刷以及凝结水不请自来的光顾,使这座人类艺术瑰宝面临着无休止的“水惑”。如今,随着窟顶北魏寺庙遗址的发现,这场“水战”愈演愈烈。
 
  大同有“煤都”之称,是中国重要的能源基地。十几年前,一条途径云冈石窟的109国道担负着拉煤的重任,往来频繁的煤车也令云冈石窟披上了“黑袈裟”。在2001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后,当地关闭了周边20余座小煤矿,对109国道进行改线,粉煤尘及二氧化硫对石窟的侵蚀降到了最低点。
 
  后经实验发现,二氧化硫和粉煤尘并不是导致石窟损坏的主因,水导致的风化才是罪魁祸首。据云冈石窟研究院院长张焯介绍,导致石窟风化的水主要包括窟顶渗水、雨水直接冲刷和雨季的凝结水。事实上,这也是中国乃至世界上很多石窟都面临的问题。
 
  2002年1月,中国、山西省、大同市联合启动“云冈石窟防水保护工程”,“水战”就此展开。“由于石窟里空气较为湿润,常会形成凝结水。我们采用除湿机降低空气里湿度的办法来减少凝结水的产生和形成。”张焯介绍说。
 
  面对雨水的冲刷,云冈石窟研究院设计了专门的保护性窟檐,不但可以防止雨水对造像的直接冲刷、保持窟内温湿度恒定,避免骤冷骤热和冻融作用发生以及凝结水形成,还可避免表面沉积、防止大气污染对文物的侵害。
 
  然而,窟顶防渗工作作为云冈石窟防水工程最为核心的部分,经过三年多的论证终确定为以铺设膨润土防水毯的方式。
 
  2010年8月,在防水工程前期的例行考古勘察中,考古专家在云冈石窟窟顶防渗水工程一区发现并发掘一处北魏寺庙遗址,发掘面积达3600平米。这也印证了北魏郦道元在《水经注》中对云冈“山堂水殿,烟寺相望”的描述。
 
  “这是一处北魏时期以塔为中心的塔院式寺庙建筑遗址,可能是云冈译经场所或高级僧侣生活区,属北魏云冈寺院的重要组成部分。发现的一座铸造工场与辽金寺院建设有密切关系,其中熔铁炉环绕铸造井台的布局在国内很罕见,对冶金铸造史的研究有重要价值。”山西省考古研究所研究员张庆捷介绍说。
 
  该遗址的发现入选了当年“中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当地文物局和云冈石窟研究院也立即着手对其保护。“一方面要在窟顶做防水工程,一方面又要保护好这座窟顶寺院,这样的难题前所未有。”张焯说。
 
  经过三年多的专家论证研究,终于有了初步的兼顾方案。2014年3月底,山西邀请清华大学建筑与文化遗产保护研究所的专家们进行《云冈石窟窟顶遗址保护性设施建设工程》的方案讨论,即在遗址上方悬空搭起一座桥梁栈道,栈道上方建自承重的氦气充气屋顶,以保证对遗址本体的保护。会上众多国内考古专家讨论后认为此方法得当,建议进一步深化方案。预计年底将上报中国国家文物局,审批后将投入实施。
 
  “云冈石窟本身就是一个老人,随着时间的推移,身体状况会越来越差。这需要世世代代的人去守护它。”张焯说。
 
  距今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的云冈石窟是中国最大的石窟之一,始建于北魏和平年间,现存主要洞窟45个,大小窟龛254个,造像5万1千余尊,代表了公元5至6世纪时中国杰出的佛教石窟艺术,1961年被国务院公布为中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打印繁体】【关闭】 【返回顶部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到: 
上一篇成都发现4000年前水利设施 或将改.. 下一篇越王剑、吴王夫差剑入藏苏博 二千..

相关栏目

洛阳市文物局简介
       洛阳市文物局负责管理全市文物保护、抢救、发掘、研究、出境、宣传工作;负责申报、审批全市境内的文物钻探、发掘、保护、维修项目,全市国家级、省、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的管理工作,文物商店的审批和文物鉴定机构的设立、撤销的申报等工作。

最新文章

地址:洛阳市洛龙区开元大道232号 邮编:471000 Address:LuoYang KaiYuan Road 232 Post code:471000 值班电话(Tel):0379-65156380 传真(Fax):0379-65156373 咨询电话:0379-65156380 E-mail:wwjbgs@163.com 洛阳市文物局 版权所有 豫ICP备12023020号-1 网站维护:洛阳市文物局信息中心   

咨询
投诉

0379-651563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