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洛阳城与丝绸之路 - 文博资讯 - 洛阳市文物局 湘乡市文物管理局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文博资讯

TOP

隋唐洛阳城与丝绸之路
发布时间:2019-12-28 10:07:00   浏览次数:833   文字大小:【

  隋唐洛阳城是隋唐时期重要的都城之一,是当时的政治、经济和文化艺术中心,也是当时世界上的国际性大都市之一。来自世界各地不同的人种和肤色、不同的文化和思想、不同的贸易和商品在这里汇聚、交融和传播,形成了东西方文化、贸易交流和传播的中心。隋唐洛阳城的规划和建设代表了中国古代都城典型的礼制特征,它的都城文化代表了东方文明发展鼎盛时期的最高水平,对世界其他地区特别是东亚地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史载隋炀帝即位后营建东都洛阳和开凿大运河,立宫阙,通漕渠,开仓城,建里坊和市场,使洛阳逐渐成为全国的工商业和漕运中心,使天下财富聚之洛阳,呈现出“天下之舟船所集,常万余艘,填满河路,商旅贸易,车马填塞”的繁荣景象,奠定了洛阳繁荣发展的雄厚物质基础。

  隋唐洛阳城处于洛阳盆地的西部,四周群山环抱,西连崤山,东傍嵩岳,南亘熊耳,背依邙山,伊洛二河蜿蜒流淌,汇入黄河。水陆交通便利,地势险要,为历代帝王所青睐。正所谓“河山拱戴,形势甲于天下”。大而言之,北起幽燕,南逾江淮,西对关陇,东抵黄河下游平原,位置居中,便于控御四方。

  隋唐洛阳城始筑于隋大业元年,历经隋、唐、宋三代。其宫殿苑囿,宏伟壮观,画栋雕梁,金壁辉煌。史载隋炀帝继位后巡游洛阳,他登北邙,望伊阙,认为“洛邑自古之都,王畿之内,天地之所合,阴阳之所和。控以三河,固以四塞,水陆通,贡赋等”,是帝王建都的理想之地。“命尚书杨素任营建东都大监,纳言杨达,将作大匠宇文恺为副监,大兴土木营建东都。采海内奇禽异兽、草木之类,以实苑郁。徙天下富商大贾数万家于东京。”洛阳城建成后,隋炀帝率百官自龙门“阵法驾,备千乘万骑,入于东都。”

  隋唐洛阳城以其“前直伊阙,背依邙山,左瀍右涧,洛水贯其中,有河汉之象”的地理环境因素,宫城和皇城偏隅郭城西北部的独特布局,整齐划一、以里见方的棋盘状里坊布局而在中国都城建设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

  隋唐洛阳城主要由宫城、皇城、东城、含嘉仓城、郭城和西苑组成。郭城位于邙山南麓与伊河之间,洛河从郭城中部横贯而过,将其分为洛北和洛南两部分。隋唐至宋,郭城城垣曾多次大规模营建,其基本格局没有重大变化,平面略呈方形,南宽北窄,四面皆有城垣。与《唐六典》所记“郛郭南广北狭”的记载相吻合,隋代郭城周回五十二里,唐代郭城周回六十九里。

  隋唐洛阳城内街道纵横,形成棋盘式布局。其中,定鼎门街最宽,约140米;其次是主要街道长夏门街、上东门和建春门街,宽约90米;再次是通往其他城门的街道和顺城街,宽约60米;第四是一般坊间道路,宽约15米。文献记载,隋代103坊3市,唐代120坊。里坊东西南北各广三百步,内有十字街,四面坊墙居中开门。坊内十字街,宽约5-8米。以坊间道路为准,各坊东西、南北各宽约500米。其规模、形制与文献所记相吻合。

  隋唐洛阳城皇城和宫城位于郭城的西北隅。皇城居宫城正南,北与宫城相接,平面呈东西向长方形。皇城内有南北向街五条、东西向街四条,将皇城格化为不同的衙署区。

  隋唐洛阳城宫城位于皇城之北,与隋唐长安城宫城类似。二者皆效法位于北极中央的“北极星”(即紫微星),隋唐洛阳城宫城名为紫微城,而隋唐长安城宫城在景云元年(710年)改称“太极宫”来对应这一理念。紫微城东与东城和含嘉仓城相接。宫城由多重小城组成,其中洛城居中,洛城北面有玄武城、曜仪城、圆璧城三重隔城,洛城东西两侧均有隔城和夹城,与洛城形成拱围之势。

  隋唐洛阳城自隋至北宋,前后沿革近五百年,且正处于中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其设计理念、建筑风格与城市布局在中国古代都城建设史上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对后世和东亚都城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定鼎门是郭城的正南门,为三门道过梁式建筑结构,是一座以城门楼为主体,两侧辅以垛楼,其间以城垣相连的一组宏大建筑群。此种建筑布局与敦煌壁画晚唐第138窟中所绘城门的建筑布局极为相似,是中原都城文化和佛教文化碰撞交融的见证。特别是在定鼎门外道路上清理出了密匝的车辙印和骆驼蹄印,印证了当时车水马龙、人来人往丝路贸易的繁华景象。出定鼎门有通往西域、中亚和欧洲的郩山南道、郩山北道、黄河北道、漕运通道以及官方驿道等。隋代在定鼎门外曾设置四方馆,管理东西方贸易和少数民族事务。唐代则将该机构移置于皇城内,并六部下设鸿胪寺主外宾之事,以接待各国使者。

  应天门是紫微城(宫城)正南门,俗称五凤楼。原名则天门,是朝廷举行登基、改元、大赦、宴会及接见万国来使等外朝大典的重要场所。唐高宗俘获百济国王、武则天称帝、唐玄宗接见日本第八次遣唐使(阿倍仲麻吕、吉备真备等)等仪式均在应天门上举行,功能类似现在的北京午门。

  应天门是一座由门楼、朵楼和东西阙楼及其间的廊庑为一体的“凹”字形巨大建筑群,门上有两重观,上题“紫微观”,左右连阙,中间以廊庑相连,宛若空中楼阁。城门东西长达137米,约是丹凤门的2倍,亦大于紫禁城午门(120米)。其中两侧阙高120尺,按1唐尺为30.33厘米来算,这座恢弘的城楼高约36.4米,有今天的十三层楼高,比北京天安门(34米)还要高。

  洛阳皇宫紫微城应天门双向三出阙,东西两边共计十二阙,是古代城门建制的最高等级。“两重观”、“天子三出阙”是古代天子享用的最高礼制。应天门是隋唐两京考古发掘出的第一座三出阙城门遗址,这种建制对北宋汴梁的宣德门和明清故宫的午门影响深远,在中国宫城建筑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皇城端门外还高高矗立着用铜铸造的“万国颂德天枢”,是世界中心的象征,昭示着这座都城的辉煌和国际范儿。

  明堂是紫微城(宫城)的正殿。原为隋乾阳殿,唐高宗时又称乾元殿,武周改作明堂。明堂是中国历史上体量最大的木质建筑,其建筑和施工技术惊世骇俗,是唐代建筑的巅峰之作。史载明堂共三层,高约91.43米。在明堂内常常举行重大政治活动和接待各国使者。此外,在明堂北面还建有天堂,用来供养佛像。史载天堂三层即可俯视明堂,可见其规模之大,令人观止。日本平城京(奈良)东大寺的建立便源于武则天在洛阳紫微城建造天堂,以及在龙门石窟雕刻卢舍那大佛。天平十二年(740年),圣武天皇发愿“朕亦奉造”。由于受到徐克电影的影响,天堂通常被社会各界称为“通天浮屠”。明堂、天堂的营造使得宫城紫微城壮观非凡,成为当时全世界最辉煌壮丽的宫殿群,成为世界奇观。

  城内里坊区有南市、东市、西市三个市场,其中南市规模最大,隋称丰都市。文献记载,隋代“丰都市,周八里,通门十二,其内一百二十行,三千余肆,……市四壁有四百余店,……珍奇山积。”唐代“东都丰都市,东西南北居二坊之地,四面各开三门。邸凡三百一十二区,资货一百行。”来自各国的商品堆积如山,世界各地的商人们操着不同的语言在这里进行贸易。史载,为了炫耀大国的富庶,在外国使者逛丰都市时隋炀帝曾命“不取其值”。市周围的里坊内住着大量的外国人和胡人,并有许多胡寺、袄寺等不同信仰的寺庙。都城外围的邙山和原野还散落着许多外国人的坟墓,他们把这里当成了永远的归宿。而今出土的一方方墓志铭,鲜活地记录了他们在这座城市生活居住的印迹。

  隋唐洛阳城,这座隋唐时期的东方中心,特别是隋炀帝和武则天称帝时期洛阳作为正都,是当时政治、经济、文化和贸易的最大汇集和传播中心,是当之无愧的丝绸之路东起点,是亚欧多元文明之间交流、碰撞、融合的历史见证。(河南文物网)

 
】【打印繁体】【关闭】 【返回顶部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到: 
上一篇皿方罍盖身合一永存湖南 完罍合体.. 下一篇汉魏洛阳城:见证“丝路”东端国..

相关栏目

洛阳市文物局简介
       洛阳市文物局负责管理全市文物保护、抢救、发掘、研究、出境、宣传工作;负责申报、审批全市境内的文物钻探、发掘、保护、维修项目,全市国家级、省、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的管理工作,文物商店的审批和文物鉴定机构的设立、撤销的申报等工作。

最新文章

地址:洛阳市洛龙区开元大道232号 邮编:471000 Address:LuoYang KaiYuan Road 232 Post code:471000 值班电话(Tel):0379-65156380 传真(Fax):0379-65156373 咨询电话:0379-65156380 E-mail:wwjbgs@163.com 洛阳市文物局 版权所有 豫ICP备12023020号-1 网站维护:洛阳市文物局信息中心   

咨询
投诉

0379-651563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