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阳博物馆淮河古沉舟“脱水浸渍”工序完成 - 文博资讯 - 洛阳市文物局 湘乡市文物管理局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文博资讯

TOP

信阳博物馆淮河古沉舟“脱水浸渍”工序完成
发布时间:2014-08-09 11:27:55   浏览次数:561   文字大小:【


专家在查看古沉舟现场情况


  信阳晚报讯(信息采集:徐阳光)信阳博物馆古沉舟历经两年的“洗澡”,终于顺利“出浴”。近日, 由河南省文物科技保护中心、信阳博物馆联合实施的脱水保护项目——淮河古沉舟的“脱水浸渍”工序完成。
 
 
  现陈列在信阳博物馆的“镇馆之宝”淮河独木舟于2009年7月发现于息县城郊淮河西岸,舟长9.28米,最宽处0.78米,高0.6米,整个舟体由一圆木剖凿而成,经加速器质谱(AMS)碳-14测定,其树种为母生树,系热带树种,现江淮地区已经绝迹。年代为3185±40、3170±35,树轮校正后年代为距今3500年前,是我国迄今考古发现最大、最完整的商代独木舟,堪称“中原第一舟”。由于独木舟沉于淮河水底几千年,舟体绝对含水率普遍在200%-300%之间,局部腐蚀严重的部位,其绝对含水率可达600%以上,木纤维素含量只有正常木材的20%-30%。必须进行脱水处理,才能达到长期保护的目的。这是对木制文物的一种科学保护措施。为此,信阳博物馆委托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河南省文物科技保护中心编制保护方案,并报请国家文物局批准,于2012年正式开始实施脱水处理。
 
  就信阳博物馆馆藏商代古沉舟脱水而言,全部工作主要分“脱盐清洗”“脱水浸渍”“定型加固”“修复补全”“防霉封护”等5个阶段,整个保护过程约需5年以上时间。此次进行的“脱水浸渍”包括两个环节,第一步为聚乙二醇脱水预处理,即采用浓度为20%的聚乙二醇400水溶液对舟体进行保湿处理至一定程度;第二步为聚乙二醇脱水浸渍,即采用浓度为10%的聚乙二醇4000水溶液始逐渐提高其浓度增至60%为止对舟体进行浸渍处理,待上述两个环节完成后即可转入定型加固阶段。
 
  信阳博物馆古沉舟历经两年的“洗澡”,终于顺利“出浴”。据主持该保护项目的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副院长、河南省文物科技保护中心主任陈家昌介绍,伴随着现场脱水浸渍工作的完成,标志着独木舟保护迈出关键一步。接下来将陆续进行定型加固、修复补全、防霉杀菌及封护处理。待上述阶段完成后,观众就能看到古沉舟的全貌。
 
】【打印繁体】【关闭】 【返回顶部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到: 
上一篇洛阳文物将启程援疆 200余件文物.. 下一篇市文物局局长刘德胜做客《对话一..

相关栏目

洛阳市文物局简介
       洛阳市文物局负责管理全市文物保护、抢救、发掘、研究、出境、宣传工作;负责申报、审批全市境内的文物钻探、发掘、保护、维修项目,全市国家级、省、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的管理工作,文物商店的审批和文物鉴定机构的设立、撤销的申报等工作。

最新文章

地址:洛阳市洛龙区开元大道232号 邮编:471000 Address:LuoYang KaiYuan Road 232 Post code:471000 值班电话(Tel):0379-65156380 传真(Fax):0379-65156373 咨询电话:0379-65156380 E-mail:wwjbgs@163.com 洛阳市文物局 版权所有 豫ICP备12023020号-1 网站维护:洛阳市文物局信息中心   

咨询
投诉

0379-651563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