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第一王都:二里头遗址 - 走进洛阳大遗址 - 洛阳市文物局 湘乡市文物管理局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走进洛阳大遗址

TOP

华夏第一王都:二里头遗址
发布时间:2015-02-10 10:52:00   浏览次数:8049   文字大小:【
  因为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和深厚的文化内涵,加之独特的环境景观,大遗址大都具有很高的旅游价值。自2005年国家启动大遗址保护工程以来,全国有150处大遗址入列,其中洛阳占7处。
  今起,本报与市文物局联合推出“走近洛阳大遗址”系列报道,“带领”读者一起领略我市7大遗址的丰厚遗存和独特魅力,感受古都洛阳的历史底蕴。
  核心提示  
  1959年,着名考古学家徐旭生先生在豫西进行“夏墟”调研时,发现了这一区域,随后,通过数年的勘察和发掘,考古工作者逐渐揭开了这片土地的神秘面纱:这里曾是中国第一个王朝的都城所在地;这里拥有目前所知中国最早的宫殿建筑群、最早的宫城、最早的青铜礼器群及青铜冶铸作坊、最早的城市主干道路网和车辙痕迹等——这里,就是二里头遗址。
  发掘研究 让遗址“容颜”渐显
  当我们来到位于偃师市二里头村南面的四角楼村时,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二里头工作队的钻探小队正在忙碌着,他们正在勘探分布在此处的铸铜作坊区。
  在一片麦地里,钻探小队分3组用洛阳铲进行钻探,队员们通过观察土的颜色、堆积性质、致密度等,来判断土层所处的大致时间。一位队员戏称,他们几铲子下去,探出的可能就是3000年前的文明。
  偃师市文物旅游局大遗址保护办公室主任张锁成说,50多年来,新中国三代考古学者对这一遗址进行了40多次发掘,使这片土地的神秘面孔逐渐清晰,让全世界为之震惊。
  历次发掘
  从1960年至今,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洛阳发掘队(今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二里头工作队)对遗址的发掘与研究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20世纪60年代初至70年代末 考古人员建立了一至四期文化框架序列,揭示了1号、2号宫殿基址,发现了青铜冶铸遗址,清理了不同等级的墓葬,确定了遗址的都邑性质。
  第二阶段,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 考古人员进行了一系列的抢救性发掘,其中包括铸铜作坊遗址;发现了多处建筑遗址和墓葬,出土大量陶器、青铜器、玉器、漆器、绿松石器等。
  第三阶段,20世纪90年代至今 自2001年起,工作队对宫殿区进行系统钻探与重点发掘,发现并清理大型建筑基址数座;对宫殿区及其附近的道路进行了追探,在宫殿区外围,发现了纵横交错的大路;2003年春季,对已发现的道路进行了解剖发掘,并发现了宫城城墙;2004年,又在宫城以南发现了另一堵始建于二里头文化第四期的大型夯土墙以及绿松石器制造作坊等重要遗存。
  2011年,经过考古人员一年多的考古发掘,又有一座保存很好的早期大型夯土基址被发掘。此基址台基坐北朝南,总面积超过2100平方米,由至少三进院落及东围墙、东庑组成,至少经过三次修建或增建。考古人员推断,其年代为二里头文化第二期,距今3600年至3700年,这是目前为止发现的年代最早的多院落大型宫室建筑遗址。在宫城东北部、宫室建筑群以北发现的一处巨型坑,总面积约2200平方米,据专家介绍,这一遗址,为探索偃师商城相关祭祀制度的源头提供了重要线索。
  遗址概况
  目前已基本探明,二里头遗址地处洛阳盆地东部,背依邙山,南望嵩岳,坐落在古伊河北岸的高地上,沿古洛河北岸呈西北至东南方向分布,其中心区位于遗址东南部高地。遗址范围包括偃师二里头、圪当头、四角楼和北许四个村,东西最长约2400米,南北最宽约1900米,现存面积约3平方公里。
  遗址中心区分布着宫殿基址群、铸铜作坊遗址和中型墓葬等重要遗存;西部地势略低,为居住活动区;遗址的东部边缘地带有断续延伸的沟状堆积,可能为建筑用土或制陶用土的取土沟,同时也形成遗址东界。
  经研究发现,二里头沿用时间较长,从仰韶文化和龙山文化时期一直持续到东周和东汉时期。而其兴盛时期为公元前21世纪至公元前16世纪,也就是夏文化时期。
  遗迹多样
  经考古发现,二里头文化遗址规模宏大,设施完备,内容丰富,包括城防宫殿、陵寝、手工业作坊、道路以及当时的铸铜遗址等。
  二里头遗址的宫城位于中东部,四周围有夯土墙,东西宽近300米,南北长360米至370米,面积约10.8万平方米。宫城内有数座大型夯土宫室建筑基址(1号至8号建筑基址等)。宫城外有呈“井”字形的四条大路相围,构成了二里头都邑的核心区域。专家介绍,宫城面积虽仅为明清紫禁城的1/7,却是后世中国古代宫城的鼻祖。
  遗址的宫城内,至少存在着两组按中轴线规划的大型建筑群。其中,坐落于宫城西南部的1号宫殿,与位于其南大门正前方的7号殿建筑,在同一中轴线上,构成西部建筑群。坐落在东部的2号殿与位于其南大门正前方的4号殿建筑以及位于其北面的6号宫殿,构成东部建筑群。这是迄今确认的我国最早的中轴线规划的大型宫室建筑群。
  手工业作坊主要包括铸铜作坊、绿松石器作坊和陶窑以及与制骨有关的遗迹。祭祀遗存包括以动物和人为祭品的祭祀建筑,分布于宫殿区北部。此外,该区域发现有墓葬400多座,水井数十口以及车辙印记、排水设施、灰坑、灶址等遗迹。
  在宫殿区南侧大路上发现的两道大体平行的车辙痕,有5米多长,两辙间的距离约为1米。它的发现将我国双轮车的出现时间上推至二里头文化早期,也为探索我国古代车的起源提供了宝贵资料。
  文物精美
  在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二里头工作队的文物修复室里,工作人员正在对出土的碎陶片进行整理。工作人员王丛苗指着一个刚刚修复好的陶罐说:“我们根据陶片的纹饰和颜色进行粘复,有时碎片有百余个,复原起来难度很大,得用好几天时间。”
  在陈列室里,我们零距离接触了出土的陶制文物,这里摆放着从仰韶时期到二里头、二里岗时期的各类陶器。张锁成说,这些器物上的一头二身龙蛇纹、龟纹以及人物形象都真实反映了夏代文化艺术的发展水平,是先民智慧的结晶。
  遗址出土的文物包括青铜器、玉器、陶瓷器、漆器、石器等。
  2002年,考古人员在清理3号基址南院内的墓葬时,在其中一座贵族墓墓主人的骨架上,发现了1件大型绿松石龙形器。该器物有2000余片形状各异的细小绿松石组成,每片大小仅有0.2厘米至0.9厘米,厚度约0.1厘米,长64.5厘米。龙形体曲伏有致,生动传神,头部扁圆,呈浮雕状,鼻、眼处填充有白玉和绿松石。这一弥足珍贵的发现,在我国早期龙形象文物中十分罕见。
  绿松石一般以蓝绿两色为主,有蜡状光泽。因色彩艳丽,古今中外都被用作装饰品。在学术界,绿松石一直被作为文化意义上的“玉”而受到关注。在二里头时代,它也的确与玉器一样,作为高端消费品为贵族阶层所使用,具有身份象征的意义。
  保护展示
  让遗址持续“发光”
  历经4000余年的沧桑,二里头遗址区内的文化遗存曾遭受不同程度的破坏。因此,长期以来,各级政府非常重视二里头遗址的保护,在城市规划和项目建设中优先考虑重要遗迹的保护。
  2002年,偃师市政府针对二里头遗址保护下发文件,避免了村落的发展对遗址造成影响。2005年,偃师市政府投资60万元,规划建设了二里头“华夏第一王都”文化广场,
  2006年,国务院公布的《国家“十一五”文化发展纲要》将二里头遗址确定为全国大遗址保护的重大项目和重要工程,开始大遗址保护工作。同年6月,《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保护规划》方案通过了由国家文物局组织的专家组审议。
  2009年7月,《洛阳市偃师二里头遗址和尸乡沟商城遗址保护条例》颁布,这也是我省首次立法开始保护二里头遗址。
  除历史上自然形成的村庄、道路外,目前遗址的重点保护区范围内大部分为农田和绿地,地表上保持了遗址原有的环境和历史风貌,保证了遗址的完整性与真实性。
  张锁成告诉我们,文物保护部门正在根据二里头遗址遗存的特点进行相关规划设计,今后将逐步开展遗迹现场地表模拟展示、遗迹局部揭露覆罩展示、考古现场展示等。目前,2号宫殿的模拟展示工作已经启动,正在进行方案设计,预计今年下半年将开工建设。未来的二里头遗址将以崭新的面孔出现在世人面前。
 
】【打印繁体】【关闭】 【返回顶部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到: 
上一篇隋唐洛阳城宫城区 下一篇偃师商城遗址

相关栏目

洛阳市文物局简介
       洛阳市文物局负责管理全市文物保护、抢救、发掘、研究、出境、宣传工作;负责申报、审批全市境内的文物钻探、发掘、保护、维修项目,全市国家级、省、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的管理工作,文物商店的审批和文物鉴定机构的设立、撤销的申报等工作。

最新文章

地址:洛阳市洛龙区开元大道232号 邮编:471000 Address:LuoYang KaiYuan Road 232 Post code:471000 值班电话(Tel):0379-65156380 传真(Fax):0379-65156373 咨询电话:0379-65156380 E-mail:wwjbgs@163.com 洛阳市文物局 版权所有 豫ICP备12023020号-1 网站维护:洛阳市文物局信息中心   

咨询
投诉

0379-651563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