巫山:文物瑰宝展文化神韵 - 文博资讯 - 洛阳市文物局 湘乡市文物管理局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文博资讯

TOP

巫山:文物瑰宝展文化神韵
发布时间:2013-02-17 09:46:05   浏览次数:711   文字大小:【
 

巫山博物馆开馆庆典 唐探峰摄

距今204万年的“巫山人”复原在博物馆 唐探峰摄

音乐伴舞的古人娱乐 唐探峰摄

人民网重庆视窗2月16日电(信息采集:徐阳光)旖旎神奇的大宁河与壮丽的长江三峡在“蜀东壮县”重庆市巫山交汇,形成古代交通和文化交流的重地,成为三峡的一颗璀璨明珠,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厚德栽物。悠久历史文化深厚沉淀给壮丽巫山留下了极为宝贵的文化遗产。

宏伟的三峡工程、三峡百万大移民给三峡带来了千载难逢的时代变迁,距今204万年的“巫山人”和大批地下文物瑰宝面世,如今荟萃巫山博物馆,露出笑靥,纷呈千姿百态,各展古风神韵,醉迷中外嘉宾和广大市民,成为千载难求的幸事。

中国地下通史

地处中西部交界特殊地理位置的巫山,历史上巴、楚、蜀及吴越、中原文化多次在此交汇、碰撞,产生了辉煌的文明,留下了具有多元文化因子的实物。

早在上世纪50年代末期,四川大学师生就在夔峡东口大溪文化遗址首次发掘新石器时代文化。挖掘一批古墓,葬式特别,多种形态,出土一批距今约6800―5300年的新石器时代文化,誉为长江流域“大溪文化”。世界文豪郭沫若在史稿中曾三次提到大溪文化,成为长江流域发现最早的文化遗址。

全国着名的大溪文化和巫山巴、楚历史文化紧紧吸引着中外考古学家的眼球。1984年,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黄万波教授与重庆市文物研究所、巫山县文物管理所,慕名在大庙龙骨坡联合发掘。先后经过4次阶段性的艰苦发掘,异常惊喜地发现了古人类老年左侧下颌骨,经多种科学测定后,称为距今204万年的“巫山人”,被着名古人类学家贾兰坡誉为“亚洲金牌。”同时,在神奇古洞出土116种哺乳动物化石和大批人工打制的珍宝石制品,成为迄今中国乃至东亚最早的人类化石点,震惊了世界考古界。神奥的龙骨坡文化点吸引国内和韩国、印尼等多国古人类专家到“巫山人”面世的龙骨坡考察,在巫山召开东亚古人类研讨会,“巫山人”成为世界人类祖先之一,1996年国务院公布为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光明日报曾大篇幅报道。

随着世界瞩目的三峡工程拉开宏大的序幕和三峡大移民开始,在党和国家及地方党政与各级文化、文物部门的高度重视下,上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中国科学院、中国社科院和四川、重庆、湖北、湖南等省市文化精英荟萃神女之乡,在巫山境内长江和大宁河两岸拉开了宏大的地下文物抢救性的大挖掘。从最低水位地域递次上掘,多龙齐骋,战酷暑,抗严寒,紧锣密鼓,年复一年。

巫山县历届县委、政府、人大、政协领导班子和文化部门始终坚持国家“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文物工作方针,特别重视地下文物抢救性地发掘和地面文物迁建,从人力、物力、财力给予大力支持。党政领导和人大代表、政协委员都心系国家文物,多次深入发掘现场视察、调研、督导,现场办公,解决问题。县政协常委、文管所所长易军带领全所同志全力以赴,组织协调,解决考古人员的食宿,强化现场管理,掌握考古发掘情况,协调处理问题,夜以继日,废寝忘食,辛劳奔波。全体考古工作者坚持科学发展观,付出了巨大的辛劳,流出了大量的苦汗,一座座古墓被揭开了神秘的面纱,一件件珍贵文物惊呆了考古专家企盼的眼球,一批批瑰宝面世,惊喜不断。

始于90年代中期的三峡大考古,经过15年的艰苦发掘,已于2008年基本结束。通过大量的文物数据表明,可以看出“三峡工程文物保护工作的重点在重庆,重庆的重点在巫山。”从距今204万年的“巫山人”、旧石器时代的“河梁人”、新石器时代的“大溪文化”以及商、周、汉、晋、唐、宋、元、明、清等历代文物没有断链,特别丰富,出土文物数万件,巫山堪称“中国地下通史。”

馆藏瑰宝流芳

上世纪90年代,全国政协副主席钱伟长视察了巫山多处文物,见到了“巫山人”化石和许多珍贵文物,还深入大昌古镇视察,召开座谈会,对巫山文物惊叹不已,欣然挥毫题词:“巫山文物,国之瑰宝。”钱副主席的题词激励了全体考古工作者的艰苦努力,发掘出土了大量地下文物,瑰宝越来越多。

遵照国家“保护为主,抢救第一”的文物方针和钱副主席的指示精神,巫山县科学规划、精心设计建博物馆,将历史“长河遗珍”保护展示出来,集中保护与利用,让其流芳千秋。县政协常委、县文管所所长易军,肩挑重担,直接负责博物馆的建设工作。

博物馆位于长江三峡与大宁河“中华奇观”小三峡交汇处、县城原巫山师范平台上,与巫峡口文峰观相对峙,在平湖路下神女步行大道西侧,距港区旅游、客运码头、宁江半岛五星级大酒店和县城豪华的广东、平湖路国宾酒店都很近,方便中外嘉宾和市民参观品赏。建设期间,市、县党政领导一直给予关注,县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现场视察、督导。巫山博物馆于2011年底竣工,开始布展。

博物馆主体建筑体现了浓郁的巴渝特色,线条流畅,简洁大气,与自然风景完美地融为一体。占地面积8000多平方米,建筑面积13300平方米,功能齐全,库房、展厅、修复室、公共服务、休闲广场、停车场等设施配套成龙,配有先进智能设施,体现新时代创意与超前意识,形成独具特色的三峡库区新人文景点,其规模除重庆三峡博物馆系首家。巫山博物馆是收藏、研究和展示历史文化遗产与人类环境物证的公益性文化教育机构,是重庆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是重庆东大门的重要文化标志。

陈列布展坚持“学术性、知识性、趣味性、观赏性”统一的原则,突出“华夏之根”龙骨坡文化、“文明初始”新石器时代大溪文化、“巫风烈烈”的巫山、巫水、巫文化等地域文化特色,反映三峡文物抢救保护的丰硕成果。

馆藏文物4万余件,其中精品1000多件。按各个时代、各发掘地域、文物种类布置展室;分生产、生活、装饰、兵器等陈列展柜;文物精品、镇馆文物琳琅满目,令人惊叹不已,大开眼界;复原“巫山人”时代人类祖先生活环境的场景、美景、情景;大量的文物实物中插有精致的美图,有文物出土宝地的精辟介绍、重点文物的诠释、个件文物的科学名字,图文并茂,相得溢彰。

巫山博物馆开放,中外嘉宾和广大市民来此参观、品赏、学习、研究,抚今思昔,触景生情,无不为祖国悠久历史文化的厚重、辉煌而感到骄傲、自豪。

“孪生姊妹”齐骋

历史文化与现代旅游是孪生姊妹。位于美丽长江三峡中心的巫山县,既是中外着名的中国旅游强县,又是闻名神州的中国文化大县,到巫山旅游的四海游客,既有幸观赏中国秀美巫山的“一江碧水、两岸青山、四季云雨、满山红叶、千年古镇”的钟情万种,又可到巫山博物馆尽情享受200万年以来历代文化璀璨明珠的独有风采。

国家文化部门和重庆市、巫山县四大家都异常重视充分发挥历史文化在旅游中的作用,尽量做到旅游文化双龙齐骋,各放异彩。

巫山文物的抢救、保护、利用,受到国家、重庆市、巫山县党政四大家和各级文化部门的领导、专家的特别关注,多次研讨、指导。2012年12月1日,巫山博物馆开馆典礼之日,重庆市文化广播电视局、重庆市文物局、巫山县人民政府等在博物馆学术报告厅召开《三峡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座谈会》,国家文物局、重庆市文广局、市文物局、巫山县委、县政府领导及部门负责人、市内和全国文物专家代表、重庆市万州、涪陵、丰都、奉节等10个区县代表共70余人出席会议,会议由巫山县委常委、宣传部长师明萌主持,巫山县文广新局局长袁宏勋介绍了巫山县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情况。与会专家及嘉宾代表重庆市文化遗产研究院院长邹后曦、重师历史与社会院院长邓晓、中国三峡博物馆负责人张荣祥、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黄万波等作了发言;重庆市文物局局长幸军、国家文物局文物保护司司长关强等领导作了讲话,领导和专家对三峡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发表了宝贵意见。大家的一致意见对巫山和三峡文化要重点保护与利用,为经济社会服务,将文化遗产财富转化为经济社会效益,特别对巫山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给予了充分肯定和高度赞赏。巫山文化源远流长,历史文化丰厚。领导和专家建议,要与现代旅游有机结合,要编制完善文化遗产保护规划,对博物馆馆藏文物和江东复建文物、大昌古镇文化、龙溪古镇等都要加强保护与利用,要花大力气保护抢救发掘的丰硕成果;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龙骨坡文化要继续发掘和保护;大昌古镇文化要与大昌湖资源“联姻”扩大开发利用;龙溪古镇文化保护要与周边环境同时保护;要探索文物有效利用的新创意,要在体制机制上有新突破;要加大文化资源的宣传力度,将巫山和三峡文化推向全国、推向世界,强化对文化遗产的保护和管理,充分发挥文化遗产对旅游的拉动作用。

巫山县对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利用作了专题研究,制定了对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的规划、方案、办法。县政协主席刘大勇率科教文卫工委的同志和科教文卫界的委员及相关部门的负责人到博物馆视察文物,并召开座谈会专题研究,委员们都心系巫山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利用,积极出谋献策,提出“金点子”,建议巫山博物馆坚持日常开放,让国内外游客和广大市民享受国家文物瑰宝的风韵,激励爱国热情;要发挥江东复建文物点和大昌古城文化为旅游服务的拉动作用,让巫山旅游文化“孪生姊妹”永放异彩,成为发展县域经济的滚滚财源。  

 
】【打印繁体】【关闭】 【返回顶部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到: 
上一篇四川博物院春节特展活动丰富 吸引.. 下一篇“克里孟古城”抢救保护项目通过..

相关栏目

洛阳市文物局简介
       洛阳市文物局负责管理全市文物保护、抢救、发掘、研究、出境、宣传工作;负责申报、审批全市境内的文物钻探、发掘、保护、维修项目,全市国家级、省、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的管理工作,文物商店的审批和文物鉴定机构的设立、撤销的申报等工作。

最新文章

地址:洛阳市洛龙区开元大道232号 邮编:471000 Address:LuoYang KaiYuan Road 232 Post code:471000 值班电话(Tel):0379-65156380 传真(Fax):0379-65156373 咨询电话:0379-65156380 E-mail:wwjbgs@163.com 洛阳市文物局 版权所有 豫ICP备12023020号-1 网站维护:洛阳市文物局信息中心   

咨询
投诉

0379-65156380